劳模徐虎仍在发光发热
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个“全天候”报修箱、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一张真诚的笑脸,十几年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弄堂街坊———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上海普通水电修理工感动了中国。他叫徐虎,利用空闲时间义务为居民服务,被亲切地称作“晚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如今,这位退休已6年的老典型在忙些什么?对于劳模精神又有怎样新的体悟?笔者日前回访了徐虎。
精神世界无比丰富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为群众服务的平凡岗位上做了点平凡的事,我的确放弃了一些物质上的东西,但我的精神世界无比丰富。”徐虎开门见山地说。
论出身,徐虎足够普通。他一直工作、生活的上海普陀区工人住宅区,原属城乡接合部,徐虎家原本也是菜农,直到1975年农田被征用,徐虎被分配进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成为一名水电工。
当上工人后,徐虎认真学习水电工技术,用心收集居民需求尽力及时解决。久而久之,他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带来的幸福。
老百姓的“义务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海居民家中洗衣机、电视机、音响、抽水马桶等大量增加,原先的供电线路、自来水设施不能适应,导致断电断水事故频发。“往往是职工下班,我也下班了,身为水电工,这样怎能解决居民的困难?”1985年6月,徐虎第一次在三个街区挂出了自己的“特约维修箱”,开箱时间每晚七点。”从此,徐虎做起了老百姓的“义务工”,13年里,他背着工具箱,骑着旧单车,有求必应。居民的表扬信像雪片一样飞来,徐虎却说:“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徐虎的服务细致贴心:修好居民家的电灯,他会顺手擦去灯上的灰尘,使房间更加亮堂;徐虎的服务风雨无阻:13年里的8个除夕夜,他都没来得及拿起团圆饭的筷子,而匆匆忙忙地去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退而不休”的全新生活
2010年,徐虎从上海西部企业集团物业总监的岗位上退休。挂牌授徒,传授经验技术和服务理念,构成了他“退而不休”的全新生活。如今,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已遍布西部集团的各个物业企业,其中10余位“小徐虎”还先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后继有人,是最让我高兴的事。”徐虎表示,作为一名老党员,自己还期待为社会贡献余热,将多年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同更多的劳动者、志愿者交流,以服务更多群众。 (吴振东)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