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市场 记忆中难舍的“老味道”

08.07.2016  17:49
   盛夏的早晨,阳光从老道外棚户区简陋的屋顶洒下来,将刚揭笼的包子冒出的蒸汽映得金黄。走在道外北三道街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上,脚踩着凹凸不平的地面,时不时还会发出砖头松动的吱嘎声,习习微风迎面吹来,闲适而清幽,好像品味一壶浓厚醇香的乌龙茶。

  居住在这里的老道外人对这条街有着很深的感情:街头弥漫着老小吃的独特气味,混杂着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街旁玩耍的小孩儿的笑声、小贩的叫卖声……不论是喧闹抑或宁静,这里总是有着老哈尔滨熟悉的味道,承载着一代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随着靖宇街棚户区拆迁工作的推进,这条历史悠久的“美食街”迎来了谢幕时刻。

  道外北三道街弥漫着老小吃的独特气味。

  几十年不变的店铺

  几十年不变的味道

  7月6日中午时分,林健东刚下火车,没有先回家,而是拖着行李直接来到北三道街的街口。新春小吃部、老五烧饼店、北三光头、北三小王熟食店……从小在老道外长大,在他乡漂泊多年,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记忆。可他却发现,曾经熟悉的小店很多已不在,留下的是一排排写着“”的空屋。跟人打听后,他才知道,老道外这片街区已经进行大规模的拆迁。

  徘徊在北三市场,林健东的思绪被带回了10年前的夏天,那个他离开哈尔滨的前夜。母亲往他行李箱里塞着光头、熏酱……一边装一边念叨:“离开家,就难吃到这些东西了。”大学时,林健东总是喜欢带外地的同学来这个市场,品尝地道的哈尔滨风味,感受这条街上特有的市井气息。

  市场里的商贩比林健东更留恋这个市场,说起市场的历史,每个人都在滔滔不绝中带着自豪:北三道街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解放前是哈尔滨销售杂货的大市场,解放后逐渐演变成菜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作坊与临时摆出来的小摊位渐渐多了起来,小吃部、瓜子铺、熏酱摊……一直到搬迁前,这里大概有近百个小店和摊位。不少老店已存在了几十年,有的甚至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手艺不变,味道不变,经营方式也没变过,很多老店依然保持着“只此一家”。

街巷深处即将搬迁的老店铺。

  屋外摆摊屋里生活

  每晚伴熏酱味入睡

  午后的市场,人不太多。街口的一家熏酱店,店主王师傅拿着小扇子赶了会儿苍蝇,然后从兜里掏出一根烟抽了起来。看着手拎塑料袋、来来往往的行人,老王真希望时间就这样静止。“在这里摆摊快40年了,屋里面上铺住人,下面做熏酱。”老王吐着烟圈感叹道,以后再也不能伴着熏酱味入睡了。

  老王祖籍江苏,从小就跟着父母学熏酱手艺,18岁时带着刚结婚的媳妇来到哈尔滨,小两口就在北三市场“扎根”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俩孩子都快结婚了。”老王感叹着,刚来的时候做的是板鸭,后来又增加了各种熏酱。“很多老熟客都成了朋友,带着两瓶酒,在这儿买点熏酱,然后就直接拽个桌子坐下开喝了。”老王回忆着,有时候能从大中午喝到收摊。也许,让老王最割舍不下的就是这最平凡的市井生活。

  在老王的摊位旁,郭师傅的烧饼店经营了将近三十年,隔壁的烧饼摊换了一个又一个,可他还在坚守。“来这里支摊的时候刚二十多岁,现在小孙子都上小学了。”郭师傅说,真是不愿意离开呀,这辈子只想在这老城区慢慢生活。

  现在,市场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小店和摊位已经搬走了,在中华巴洛克街区有了自己新的店址,剩下的一些摊位也正在选址。

 

  

  熏酱是北三市场美食的一大特色。

  在“北三光头”旧址门前,一名小伙向行人介绍店铺新址。

  新址来的都是老客 怀念的却是老市场

  “搬新址了啊,就在旁边那条街,特别近。”在“北三光头”旧址门前,一名小伙在酷热的街头喊得格外卖力,身后面挂着“北三光头喜迁新址”的大条幅。

  一位大娘在小伙儿跟前走过又退了回来,“是‘北三光头’吗?搬哪去了?我说怎么找不到了呢。”说话间,小伙亲自带路,把大娘带到“北三光头”新址。宽敞的大厅被空调吹得格外凉爽,售货员穿着统一服装。“我就爱吃这儿的光头,在老店里我每次都是排着队买,光头刚烤出来的时候,外面的皮是酥脆的,咬一口慢慢嚼特别有面的香味儿。”大娘边交钱买光头边回忆着,以前的“北三光头”环境确实不好,破旧的老楼和街道,但就是特别有哈尔滨的味儿。

  大娘拎着刚买的光头,拿出一个咬了一口,皱着眉头自顾自地说着:“味道没变,但怎么感觉就不对了呢,还是怀念排队时买的光头啊。”走出凉快的“北三光头”新店,大娘又走回北三市场,热气迎面扑来,可大娘脸上却露出了笑容:“还是喜欢这里呀。

  傍晚时分,街边小店的推拉门一个个关上了,在幽昏街灯的映照下,留下一地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