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助残卡之困
2015年起,北京市将全面停发纸质“养老助残券”。52万张新的“养老助残卡”目前已陆续发放。新卡的使用,不仅为老人们带来了方便,每年还能节约2000万元人工和印刷费用。然而,老年人对用卡消费不能显示余额、受到商家怠慢颇有微词。还有老人乱消费和突击花钱,也给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
助残卡消费受怠慢
83岁的魏大妈将养老助残券换成了银行卡,去定点商户买东西,不用找零了。但魏大妈发现了新的问题:以前用券是用一张撕一张,用完就完了,现在很多商户刷卡机不能显示余额,魏大妈老也记不住卡里还剩多少钱。
有一次魏大妈没带钱包,拿着卡去买点心,结果结账时卡里钱不够,点心没买成。“当时卖货那姑娘就不高兴了。但是我这么大岁数了,确实记不住余额。”
80岁的程大爷买了件几块钱的小东西,营业员竟不收养老助残卡:“这么点儿东西,不好算,等你买大件儿再用吧。”除了程大爷,还有不少老年人、残疾人在使用卡券时,都受到过商户的怠慢。
老人乱消费突击花钱
丁小姐去看望87岁的姥姥,姥姥拿出一堆要到期的养老助残券,让丁小姐拿着买吃的。丁小姐说,“她攒了一年,非得给我,眼看年底了,最后我们全家出去吃了一顿饭才花掉。”
攒着券给孩子们花、年底突击花,是养老助残券的两个弊端。对此,北京市民政局在券变卡后,拿出了应对措施:卡内余额可“跨年”使用,但留到第二年的钱将被转入专项账户,不能用于饭店、购买食品粮油等,只能购买与养老相关的护理康复服务、保险等。
钱要用在“刀刃上”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养老助残券变卡非常正确,但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按政策,北京市向60至79岁重度残疾人及8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党俊武认为,家庭条件好的老人多拿100块钱,起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对真正需要帮扶的失能低收入者来说,100块钱又干不了什么。将普惠制改变为有针对性的帮扶,把纳税人的钱用在“刀刃上”,真正帮助到贫困失能老人、残疾人,才应该是政策制定的真正出发点。包萌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