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50年变迁都在这位七旬老人的镜头里

05.02.2018  17:12

宛凌迅在工作室

在兴凯湖采风

农民本色

乡村爱情

1976年拍摄的雪景

问天

北国之春

白桦林

风吹两岸稻花香

雪后大平台

  70岁的宛凌迅是哈尔滨一名银行退休干部。1948年,他出生在兰州,幼年在重庆和上海度过,1953年随父母来到了哈尔滨。1968年高中毕业后,他下乡去了嫩江七星泡农场,直到1977年返城回到哈尔滨。那片留下青春记忆的黑土地,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一直酷爱摄影的他一有空闲,就去黑龙江各地采风,1992年、1998年、2007年三次回下乡时的农场看望乡亲。

  退休后,宛凌迅割舍不下老知青的情结,用相机记录下北大荒的变迁。五十年里,他的镜头从不曾错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前段时间,他从上万幅作品中精选出500余幅,陆续出版了《北大荒记忆》《今日北大荒依旧美丽》等7本图册,展示了一位老知青对北大荒的一往情深。下乡时跟着知青画家采风一卷胶卷能拍一年

  聊起北大荒的话题,宛凌迅老人仍旧有些激动,他说:“那时的北大荒虽说荒凉,可它展现给人们的却是一派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无比神奇的沃土。

  宛凌迅依稀记得从七星泡农场场部到分场途中的那片开阔的田野,每当春夏之交,大地被和风细雨涂满了绿色,他常和那些上海知青画家去踏青,站在坡顶放眼望去,田野上的小草随着阵阵春风不停地抖着,漫山遍野的蒲公英一片金黄。其间,还星星点点地散落着火红的野百合,到处散发着泥土和野草的芳香。极目远眺,在无边无际平缓而略带起伏的原野上,铺展着成片的橡树林,不时也能看到零星的白桦,或长满水草的湿地池塘。这景象时常让宛凌迅想起俄国油画大师列维坦的画作。

  北大荒的夏季很短暂,宛凌迅回忆说,在记忆里,北大荒从来没有酷暑,当一片蛙声过后、野花凋零的时候,路边的蒿草就已经过人了,用不了几天,就秋收了。这时的阳光不再明媚,紧接着就是冬天的第一场雪。“多数年份,这场雪都会下在九月,并很快融化掉,但天气却异常地阴冷湿凉,不久后,北大荒漫长而严酷的寒冬就到来了。虽然环境恶劣,但仍有许多生命不屈不挠地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在那里繁衍生息。

  宛凌迅说,那时家里有一台上海相机,受哥哥的影响,自己也喜欢上了摄影。下乡时,宛凌迅把相机装进了行囊,当时每月有32元的固定收入,除去伙食费20元和其它日常开销,剩余的钱都用来买胶卷,虽然一卷胶卷不到2元钱,但也舍不得拍。他一卷交卷能拍几个月甚至一年,回家探亲时,就自己在家里将照片冲洗出来。在农场生活工作期间,宛凌迅有幸结识了几个上海知青画家,他们去野外写生时,宛凌迅就跟随其后拍点儿什么,画家善于捕捉自然的美,宛凌迅从中受到不少启发,更加深爱自己的摄影爱好。

  回忆起这些,宛凌迅有些遗憾地表示,他当年拍摄的大多是自然风光,没有什么章法,不懂得用图片记录历史,一些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瞬间并没有记录下来。在后来出版的《北大荒记忆》这本画册中,收入了当年拍摄的90余幅农场及周边的自然场景,这些照片看上去寂静而荒凉,神秘而悠远,却正是北大荒原野的真实写照。

   为买新款相机业余时间吹萨克斯当装卸工

  返城后,宛凌迅进入了银行工作,但对摄影的喜爱有增无减,买过《照相机的结构与性能》小册子,还订过《中国摄影》的杂志,研学摄影技术,提高摄影技术。

  在儿子宛亮眼中,摄影已成了父亲最大的精神寄托,成了倾诉内心感受的途径。

  宛亮介绍说,他很小的时候就隐约知道老爸喜欢摄影。听妈妈说,那时候家里穷,老爸每月几十元的工资省吃俭用来买胶卷、相纸,放大机和洗相片的小盒子都是父亲自己做的。父亲总是出远门去照相,对父亲来说照相机、摄影比什么都重要。

  摄影绝对是个费钱的爱好,为了贴补照相的花费,购买新款照相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在银行工作的宛凌迅每天晚上都要去舞厅吹萨克斯,一场下来收入4元钱;他还抽空去给一个锅炉房装卸炉灰,每天装卸两车能赚8元钱……

  宛凌迅坦言,他经常到省内各地采风,他一直认为真正哺育他成长的是松花江,是黑土地。只要有时间,他一定去乡下、林场、山区。他喜欢简单的生活,喜欢带着照相机和画笔到寂静的山谷中,体验空灵和幽静,品咂轻风细雨,远离鸿尘喧嚣,感受自然造化。

  有一年大年初二,宛凌迅独自去了黑河逊克县的大平台采风。在逊克县境内,正赶上大暴雪,司机想下车考察路况,却连车门都推不开。赶上这场暴雪,别的乘客心急如焚,他却暗自高兴,作为摄影师,他深知,经过这场暴雪的洗礼和装点,大平台会更美。傍晚时分,总算到了目的地。第二天没等天亮,宛凌迅就披星戴月地出发了。羽绒衣、羽绒裤很快被严寒穿透,哈气瞬间变成霜雾,面罩、睫毛挂满霜雪。村路上,积雪过膝,宛凌迅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那一天,他从旭日东升,拍到日落时分。双手冻僵了再暖,暖了再被冻僵,苦不堪言,可他却乐在其中。“在水流平缓的河湾处,岸边的薄冰上结满了大朵大朵的霜花,散落有致,像一首首清新的冰雪小诗。而雾气笼罩的河道幽谷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泼墨写意,大平台的冰晶雪挂的景象真的太美、太让人动情了……”宛凌迅激动地说。

   上万幅作品中精选出500余幅 陆续出版《北大荒记忆》等7本图册

  黑土地的主人和熟悉黑土地的人,对这片土地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尤其是老知青,他们把青春永远地留给了北大荒那片山野、那片永远无法让人忘怀的黑土地。

  退休后,宛凌迅将闲暇时间都投入到拍摄《今日北大荒》的工作中。眼前青山依旧,碧野环绕的景象令他欣喜若狂。让宛凌迅惊喜的是,高度现代化的大农业更是为北大荒赋予了新的生命,使这片广袤的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对那些黑土地流失,植被遭破坏、烟囱林立、污水横流的地方,宛凌迅痛心疾首。他将拍摄的照片寄给有关部门,一遍遍呼吁着对北大荒生态的保护,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前段时间,宛凌迅从上万幅作品中精选出500余幅,陆续出版了《北大荒记忆》《今日北大荒依旧美丽》等7本图册。在宛凌迅看来,北大荒和垦区的北大荒人一样,有生命、有灵魂、有情感。以往的岁月,人们更多的是向它索取,而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人们更该欣赏它的粗犷、豪放,以有那无限的柔情。

  提起投入到这些画册上的大量费用、时间和精力,宛凌迅从不后悔。作为一名老知青,能向世人展现北大荒的激情与豪迈,就是他最幸福的事。而儿子宛亮则早已理解了老爸对北大荒黑土地的那份沉甸甸的爱。

  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