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张金柱
张金柱检修数控包带机。
张金柱的职业“定位”挺复杂。爸妈有点“看不上”他:从小不好好学习,只能上职高,当个工人;
同事特别“服”他:搞创新发明水平高,是个“大匠人”;
徒弟非常崇拜他:啥设备都能修好,是个能人;
外国工程师敬佩他:有技术、有智慧的中国人。
尽管顶着很多社会“头衔”,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线圈分厂首席技师张金柱却一直坚守在一线工人的岗位上。他说:“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要说与别人有点区别,就是我有股不服输的犟劲儿,做起事来更用心。”
听出设备病因
老外为他点赞
2015年的一天,哈电机厂线圈车间传来一声巨响,瑞士产MI258型发电机定子线圈包带机Z轴突然脱落。
通过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瑞士厂家工程师对故障进行反复会诊,一个月时间,毫无进展。
线圈是发电机的“心脏”,线圈包带机是线圈分厂核心设备,“258”坏了,哈尔滨电机厂各大生产车间将陆续停产,损失巨大。
因为外商对技术保密,中国技师无权对进口设备拆机检修,除非有厂家授权。擅自拆机,厂家将不再负责维修,上千万元的设备可能永远“死机”。
张金柱较上了劲儿:不能眼瞅着工厂受损失。
不让拆机,张金柱有自己的招儿。他每天围着这台4米多高的故障机器转,送电关电,一遍遍观察;爬上爬下,一次次检查。那些天,同事们看到的情景是:张金柱几乎每天都趴在机器上,耳朵紧贴机器……
“滴答”,在机器轰鸣声中,一个非常微弱的、只有几分贝的特殊声音传进张金柱耳朵。
顺着微弱的声音查找,张金柱发现原来是设备制动器出现故障了。
电机厂线圈车间,每天机器轰鸣,说话必须大声喊,否则对方听不清楚。可张金柱硬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听”出了“病因”。无计可施的外国工程师为张金柱竖起大拇指:“中国工人,了不起!”
早在2012年,张金柱就做了一件给中国工人“长脸”的事儿。
MI158瑞士进口数控包带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六轴联动数控包带机之一,设备内部数控全自动化水平之高难以想象。电机厂的“158”运转10年,到了大修的年龄。瑞士厂家工程师Heini带领两名维修工程师来到哈电机厂。刚一到厂,三位工程师惊呆了:提前发过来的维修零件,堆满了30多平方米的房间,拆件装件调试一个月时间根本完不成。可Heini一行的中国签证只有一个月时间。
无奈之下,一向不信任中国工人的Heini只能让张金柱团队帮忙拆件、装件。见到张金柱的团队将拆下来的零部件一一编号,又将新件严丝合缝地装进设备。Heini不仅连说YES,而且主动让张金柱参与设备调试。
设备的核心技术在控制系统,国外厂家严格封锁技术。Heini在调试控制系统时,将张金柱拒之门外。可Heini反复调试了四五天时间,设备仍不能正常运转。Heini急得团团转。
张金柱大胆建议,能不能调整设备相关技术参数解决不能正常运转问题?
“158”出口世界各地,但中国使用的原材料与国外不同,千篇一律使用同一个技术参数,进口到中国的设备难免“水土不服”。
采纳了张金柱的建议后,“158”正常运转起来。
Heini回国后不久,瑞士MICAMATION公司给张金柱发来授权书,授予哈尔滨电机责任有限公司线圈分厂首席技师张金柱为包带机维修工程师,他是亚洲唯一被瑞士厂家授权的维修工程师。
“价值”13万元的半根大头针
线圈分厂只有一台从法国进口的成型机,工人们格外爱惜,称为“独生子”。
没想到,进口一年的“独生子”突然“病重”,线圈分厂在造5条水电定子线圈重点生产线成型工序全部停产。
法国工程师远程“会诊”:更换一条价值13万元的进口电缆。
张金柱犟劲儿上来了——
30多本译成中文的设备说明书,堆在地上半米高,张金柱翻了无数遍。手拿电缆插头,张金柱观察了无数遍。
电缆插头内分布了14根铜线,每根铜线细如小号缝衣针。眼睛看花了,眨两下再看……就这样,张金柱对着14根铜线盯了七八天,突然眼前一亮,发现其中一根铜线比其他13根短一点点,这一点点“短处”相当于头发丝的直径。
“病根”找到了,可这个电缆插头是德国一家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产品,采用特殊工艺压制而成,不可修复,只能更换。
咋就不能修?张金柱和这根电缆较上了劲儿。他轻轻用手碰一下有问题的铜线,发现它有些松动,拿镊子一拽,软软的铜线出来了,可却再也回不去了。
怎么办?张金柱还有招儿。
张金柱找来医用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切开电缆插头,掐断松动铜线,然后用专用工具将半根大头针焊接在这根铜线上,再塞回插头内——接通电源、发动机器,“独生子”居然正常运转起来。
半根大头针节省了13万元直接成本和无法计算的间接成本,两年来,这台“独生子”仍在正常运转。
法国工程师FRED并不认识张金柱,但一提起“大头针的故事”,他赞叹有加:那个有智慧的中国工人,我佩服!
钻研半年给机器换上“中国心”
向技术要效益,张金柱从不懈怠。
“158”主机Boxpc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2014年这种620型主机便已停产,取而代之的是667型主机。但667型主机只能用在新设备上,与老式的“158”并不匹配,这就预示着身价不凡的“158”总有一天会因“心衰”而死。
“咱凭啥就鼓捣不出个‘心’来?”张金柱的犟劲儿又上来了。
半年时间,张金柱像着了魔,天天围着620型和667型主机转。常常半夜睡觉时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套上衣服就直奔车间,终于成功地将667型主机改造成620型主机。老机器换上了新“心脏”,欢蹦乱跳。
机器生产厂家销售给中国10余台158型包带机,老机器用不了新机芯,一直是瑞士厂家的心结。得知张金柱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千方百计想从张金柱手里买走技术。
张金柱坚定地拒绝:“我的发明是‘中国心’。”
张金柱的科技创新能力让老外刮目相看,坚定的“中国心”更是让老外钦佩不已。
真正的工匠不会墨守成规,传承中还要大胆创新。
多年来,张金柱的创新项目超过110余项,“铣孔机改造”“瑞士六轴联动数控包带机张力检测电位器国产化改造”、“瑞士进口四角焊机传感器改造”等重点创新项目获奖。他研制的新型高效节能智能加热模压装置,开创了国内线圈制造的先河,这项技术已在行业内推广,先后在上海电机厂、重庆水轮机厂、哈尔滨动力装备公司等企业应用。
研制电刷逼进口产品大降价
张金柱的创新发明,外国公司高价购买,他拒绝了;挪威EFD公司出高薪要挖走他,他拒绝了。
很多人不理解张金柱,放着挣大钱的机会不要,可为工厂,一分钱他也要死抠。
进口线圈生产设备的电刷每个1800—2700元不等,半年换一批,每次更换的费用高达几十万元。包带机电刷是易损件,每半年要更换一次,国内没有相关产品,只能进口。因为技术垄断,加上经销商层层加价,瑞士包带机原厂电刷市场供应价每个高达1800元,加拿大包带机原厂电刷市场价每个2700元。
每台设备至少12个电刷,线圈分厂共有5台进口包带机,一年换电刷的费用不是个小数目。
张金柱又开始和电刷“死磕”。
张金柱根据包带机设备参数、转数、电流强度,判断出电刷的材料成分和配比。仅碳粉、铜粉、银粉比例配备,他就试验了几个月时间。带着研究成果,张金柱找到哈尔滨一家电刷生产车间,一次订制10个与瑞士包带机匹配的电刷。经过几次磨合和改造,张金柱研制的电刷完全可以取代进口电刷。
张金柱研制的国产化电刷,生产成本仅为25-80元,国外厂家及经销商不得不将进口电刷大降价,每个供应价降至300元左右。
作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专利持有者、黑龙江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及黑龙江省张金柱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哈尔滨市张金柱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省国资委劳动模范、市总工会第12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优秀技能能手……顶着一串耀眼的“头衔”,张金柱安安稳稳地拿着12万元的年薪,踏踏实实地在一线当着工人,一丝不苟地搞着维修,认认真真地研究着发明。
对于自己创造的价值和获得的报酬,张金柱有自己的理解:“有技术,更要有操守,靠技术赚钱,但不把技术只当成赚钱工具,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