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点执业“放而难松”症结何在?
据《新快报》报道,广东出台医生多点执业新政半年来举步维艰,主要表现为尝试的医师极少,因为绝大多数医师本身已经超负荷运转,根本难有精力多点执业;另外,政策上的“松绑”在现实中却很难“松”得起来。
原因很简单:在现行的医疗体制和人事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医生仍然是“单位人”,医院的院长对医生仍然有着管理、考核、升免等权力;而作为院长,无疑不欢迎、不鼓励旗下医生分散时间和精力到外面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假如你“不识时务”,真的“打声招呼就走人”,你还想不想在本单位“捞”呢?因此很多医生只敢在业余时间“松绑”,最怕就是“上了领导的黑名单,日子就不好过了”。
其实,所谓多点执业新政“叫好不叫座”的说法,也大可商榷。如果推出一项政策,在现实中根本是很难实现的,还有什么理由为其叫好呢?如果推出一项政策,实际上却没有什么人能从中受惠,那么究竟是谁会叫好呢?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无非像广州人说的,“放你都唔生”。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就像在茫茫大沙漠中给囚犯松了绑,他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因此,应该让医生资源真正流动起来,无疑必须给医生“松绑”,但是不能“得个讲字”,必须要有整体设计与配套改革。
首先,目前的医疗资源在公立与民营之间的分配是很不平衡的,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公立医院的医生担心一旦“走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关键还是在于民营医疗机构的待遇、前景都不如公立医院。那么,从整体设计来说,应该逐步从根源上建立合理的公立与民营医院的资源分配制度,使民营医院能够站在公平的平台上与公立医院竞争人才。
具体来说,第一,必须打破目前公立医院医生与民间医药及个体户医生实际上的不平等地位,把医生的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申报及成果奖励等专业评定对公立、私立医院的医生一视同仁,做到权利平等、考核平等和地位平等。第二,放开更多医疗领域允许民营医院参与,公平分配医疗资源。其实,向民营医院放开更多医疗服务经营领域,必然有利于民营医院在其相对灵活的机制中改善硬件设施建设,从而为高水平的医疗人才的多点执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除了身份权利和地位上的平等保障以外,公共资源对于公立、私立医疗机构的科研工作的投入也应该做到公平与公正,促使医疗研究事业在体制内外都能得到合理发展。还有,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等法律问题,更应该与医生的身份管理彻底脱钩,严格地按照法定的行业技术规定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进行法律诉讼,真正做到依法管理医疗服务。
最后,从那些体验过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的公立医生的切身体验中,还涉及到整体设计中的“软肋”,那就是必须改变公立医院在医患关系中的形象,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德医风。虽然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职业中的心理压力大也并非什么好事情,但是在医疗服务中的所谓压力,有时候其实就是是否真正具有为患者负责的伦理精神。不管如何,应该从根本上探讨和解决公立与民营医院在服务质量与占用资源都不对等的问题。
(作者系知名广州学者)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