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强赛最考验官员蔡振华

14.04.2016  13:13

   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丰臻

   新闻背景 :12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十二强赛抽签仪式举行,最终中国与伊朗、韩国、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叙利亚同在A组。晚间,央视的《新闻联播》也将最后一条新闻留给了国足。

  “这要是能出线,我要在天安门城楼下滑跪庆祝。”

  “要是能出线,滑跪你都排不上号。”

  这是昨天十二强赛抽签结果出来之后无数条网友评论里的其中两条,基本没有比这两条更有意思的评论,它以幽默的方式包含了绝望、希望,以及必须追看国足的逻辑:族群身份认同感。

  水泥地上滑跪,想来就虐。多年来国足给球迷和媒体带来的感觉也是虐。被虐惯了,然后给一点阳光就觉得灿烂,这是自然的。国足征战十二强赛,舆论主基调是希望中夹杂着惯有的绝望,还是绝望中夹杂着眼下的希望,我认为是前者。

  至少你很久没看到这幅景象了:

  讨论赛程;讨论主客场如何安排更合理;讨论前两轮打韩国队和伊朗队能拿几分;讨论如何用不同的战术对付各个对手;讨论那小组第三的可能性;有人根据国足过去跟对手交锋的战绩来计算可能出现的积分情况,算出中国队能拿13分;网站编辑关注隔壁韩国媒体是怎么看待和中国队的比赛?专业球迷论坛里,终于有人去研究伊朗足球的现状了。

   十二强赛首先意味着中国队还活着,但实际上还意味着更多。

  就技战术层面而言,这是一个能够彻底定位如今的中国队到底是亚洲几流的舞台。说三流,总是不甘心。说你二流,又不确定。还有侥幸心理,觉得憋股劲冲一冲就有一流的希望?反正答案很快就会有了。

  有一点可以确定,由于十二强赛的战线很长,不是赛会制比赛,所以精神意志力、球队士气、运气,这些东西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教练和球员的技战术能力,以及国管部的后勤工作,将决定一切。

  未来一年半,国足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如果他们没有提前几轮就出局的话。舆论关注的焦点,意味着体奥动力的中国之队版权更值钱了;四十强赛期间与中国队签约的赞助费动辄过亿的那些企业,疯投成功了;体育报道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之间这段时间,有持续的兴奋点; 在体育产业和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当下,十二强赛还能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

  然而在兴奋之余,我们有所担忧。担忧十二强赛只像一阵风,除了留下一片狼藉,不会留下什么东西。担心本末倒置,未来两年,中国足协是否还会扎扎实实地做青训体系建设和联赛平台建设。

  反正上一次十强赛,除了国家队是好的,其它一切都是坏的。然后世界杯过后,国家队也开始坏了。

  2001年9月29日,国足世界杯出钱前夕,国际足联公平竞赛日,甲B联赛,成都五牛11比2狂胜绵阳太极,浙江绿城0比6输给长春亚泰。赛后宋卫平那张愤怒的脸,跟8天后五里河几万张笑脸反差鲜明。

  2001年、2002年,中国足协为了让俱乐部配合国家队专心备战,连续两个赛季取消甲A的升降级制度,让90年代完成了初步积累的中国职业联赛元气大伤,随后迈入低谷。那时候中国足协的一切工作几乎是停滞的,把所有精力放在国家队身上,梦一场过后,很多事情已经走进无法挽回的深渊。

  15年后,再进“十强赛”,兴奋如昨,但管理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知道什么叫并行不悖。不仅并行不悖,还应借十二强赛之风,促进联赛以及青训体系建设,这才是长久之治。 如何把十二强赛之于中国足球的作用最大化,而不是把它包装成一个政绩工程,说实话,这很考验官员蔡振华。

  当日韩等国家已经能够很有节奏感地备战一个周期接一个周期的世预赛时,我们在猛踩油门,这是事实,但自控力是很重要的,要学会控制,要学会有条不紊地处理眼下的工作,才能够开始进入正轨。

  想想十二强赛,还是激动的,因为它不只是高洪波和场上11个人的发挥,而恰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转的末端结果。当然希望网友能够在天安门下滑跪成功,但愿那只是动人的街角一景,而不是装饰的新闻联播。

编辑:王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