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的整体性发展战略

21.07.2015  17:4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真正步入了整体性发展的新时代,这表现为从发展理念的提出、发展战略的布局到发展实践的推进,都呈现出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

  所谓社会的整体性发展,简而言之,是指社会系统的关联性发展,具体而言,是指构成社会系统的静态的要素间(如人、物等)和动态的阶段之间的关联性发展。社会的整体性发展是沿纵横两个坐标展开或推进的。这样,从内容上看,整体性发展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子内容或子发展。从横向的维度看:基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视角,表现为共同发展;基于关系的视角,表现为和谐发展;基于构成社会系统的要素或领域的视角,表现为协调发展,即构成社会系统的诸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的全面和相对均衡的发展进步。从纵向的维度看,表现为代际间或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是指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紧密传承、关系优化、相互照应的一种发展,从而确保发展能不断地持续下去。

  现实的整体性发展导致了整体发展观或整体性发展思想的形成,而整体发展观是全面揭示当今社会存在状态及其发展样式包括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特别是揭示我国社会发展本质、规律、趋势的观点和方法的总和。在整体发展观看来,整体性应当是中国发展的最高和最有价值的特性。整体性作为当今中国发展的本质属性,是现阶段中国发展与传统发展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我们把握现阶段特别是未来中国发展走向的根本切入点。用整体发展观来考察当今中国的发展,可以获得如下两个方面的重要认识:第一,从本体论的视角看,整体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属性或根本特征,因为中国发展所要追求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都要从整体性中引申、衍生、阐释。换言之,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都是整体性发展的不同角度或方面的具体表现。整体性发展的先进性或多维表现,使其代表了人类社会包括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而只有这样的发展,才能在有效克服严重的发展问题的实践中,把世界和中国引向光明和安全的未来。可见,当今中国的发展,在一种应然的意义上,必须要以整体的形象出现,表现为一系列的整体性。第二,从方法论的视角看,整体性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方法,我们要从整体性视角来把握、分析、评价和解决发展问题。具体而言:我们审视发展现实、解决发展问题、重塑发展未来,都需要一种整体视野,从而整体性的观念和实践方法成为了我们从事发展实践的重要的方法论武器。

  十八大以来,我国真正步入了整体性发展的新时代,这表现为从发展理念的提出、发展战略的布局到发展实践的推进,都呈现出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

  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这种目标就表现为中国梦。中国梦的整体性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作为发展目标,中国梦本身具有整体性。即我们实现中国梦,不是实现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子内容,而是包括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到人民幸福的多维内容的全面实现。如果只是实现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或子目标,那就不成其为中国梦了。其二,作为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即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近代,正在实现于当下。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梦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都具有整体性的导引作用。或者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具有一以贯之、总括全局、涉及长远的统领性。“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干下去。”

  发展任务的整体性。这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这五种建设都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属于中国发展的具体内容或具体任务。没有这五种建设就没有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又不能只归结到其中的某一、两种建设上,只有上述五种建设的全面推进、协同联动,才能实现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发展战略布局的整体性。这表现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相互联系上。“全面” 本身就具有整体性的含义,它在空间上包括着方方面面,具有极大的覆盖性;在时间上涉及未来,具有长期性。“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同时,“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自身又都具有子系统的性能。我国发展战略布局的整体性,体现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所体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也更加完整。

  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中,都体现或蕴藏着鲜明的整体性的思维理念,或者说,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是用整体发展观来规划中国的发展,来治国理政,并认识世界的。这表现为:第一,整体性的改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第二,整体性的生态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第三,整体性的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他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安全体系”。第四,整体性的国际观,即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存在着诸多差异的国家、民族所组成的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国家集合体。习近平总书记的命运共同体思想包括着这样两方面的基本内容: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差异观和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统一观。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差异观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而这种差异观具体又表现为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相互尊重原则、民主协商原则和中国声音、中国主张等;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统一观表达着当今国际社会的统一性和共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整体发展观的内容十分丰富,而这是切合当今中国发展实际并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新的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