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战略带动河北服务外包猛增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在外贸领域已经初显成效。日前,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就今年1-5月服务外包产业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发表谈话时指出,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带动下,河北省离岸服务外包增长快速,1-5月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增长了772.9%。
据统计,2015年1-5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25亿美元,同比增长6.3%;执行金额3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63.6亿美元,同比下降2.6%;执行金额20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河北省开始有序承接京津信息产业转移,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快速增长。1-5月,河北省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8459万美元和4512.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2.9%和353%。
自去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就不断在推进服贸领域的合作。三地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落实京津冀共同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合作框架协议商务行动方案》中,也明确表示加强服务贸易规划、促进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北京、天津两市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优势,携手开拓境外服务外包市场。
分析认为,从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北京依托于高端企业总部、高端人才和高端服务形成了“创新驱动”、“总部经济”、“高端服务”的产业格局。天津借助于滨海新区开发了“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国际港口”的产业优势。河北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镇化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现代农业强势发展的态势。
事实上,不仅仅是地方层面,国家层面也在加快推进京津冀贸易便利化措施。去年7月1日开始,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已启动实施通关一体化。10月左右,扩大至石家庄海关,在京津冀海关全面推行。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京津冀地区企业都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都能享受一体化通关待遇。比如,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进一步优化了区域通关模式,放开了企业类别的限制,各种类别的企业都可以适用一体化通关模式。
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使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企业通过京津冀海关报关进出口货物1287.7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全市进出口的31%。
通关一体化改革后,外贸企业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三地通关,且通关效率也明显提升。北京市商务委调查显示,企业通关时间平均节省20%-30%。同时,企业成本费用下降。北京企业通过天津港进出口,在货物当天运抵、正常验放情况下,通关成本较改革前降低1/3。
据悉,京津冀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外贸合作,建立京津冀三地外贸发展合作机制,探索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与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的合作模式,推动两地保税区协调联动;加强京津、京冀及与边境口岸的合作,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争取天津自贸区政策和东疆保税港区政策向北京延伸,实现政策共享。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