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南京举办全国运动会 足球运动员们头盘辫子(图)
今南京体育学院内的运动场,民国时期的中央体育场
民国时期的中央体育场田径场入口大门
中国百年奥运梦始于1910年第一届全运会,第五届全运会遗址如今即将举办青奥会赛事
青奥会举办在即,世界的目光聚焦南京,南京这座古城也在回溯着它与奥运的缘分。8月5日,“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地旧址纪念碑”落成仪式在南京丁家桥小学举行,借此纪念104年前在这里举办过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南京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近期编著出版的《百年缘——近现代南京与奥林匹克》一书中评价这次运动会“它应被视作中国近现代化过程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意义又远远超出体育本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百年的奥运之梦,由此开始”。实际上,自现代模式的运动会进入中国以来,除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外,1933年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也是在南京举行的。举办的地点就在南京东郊的中央体育场(今南京体育学院)。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白雁/文 除历史资料图片外均由 王凡 摄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上海学校停课一周看比赛,南京各家旅馆生意爆满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百年缘——近现代南京与奥林匹克》一书,借当时的《申报》、《教育杂志》、《青年》等报刊杂志,为我们展示了珍贵的历史细节。
这次运动会将运动员按照地域划分成五大部:第一部的运动员来自中国北方,即天津、北京、保定等处的运动员,计有20人;第二部是汉口、武昌等地的运动员,计有21人;第三部是南京、苏州等地的运动员,计有31人;第四部是上海的运动员,有40名;第五部,则是来自中国南方,包括香港、广东等地在内的运动员,有28人。不同地区的运动员佩戴不同颜色的标带,以示区分。
根据《申报》的报道,来自上海的四十名运动员分别是:邮传部高等事业学校16名,约翰学堂14人,青年会8人,华童公学2人。此外,邮传部实业学堂和约翰大学的网球队和蹴球队,也被选中参加比赛。由于运动会场设在南京,为了方便学生前去参赛和观看比赛,上海的学校放假一周,并专程预定专车数辆,并定好在1910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五日)早晨集合动身。
虽然运动员的数量加起来只有140人,但在南洋劝业会的带动下,来观看比赛的观众人数相当庞大。当时的新闻报道形容,“摩肩接踵,无虑数千”,“沪宁铁路之火车,乘客充阗,为自来所未有”。南京的各家旅馆,趁机大赚了一笔,“白下之中西各旅馆,人之为满,亦所仅见”。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设置的项目有,田径、足球、网球、篮球,其中田径又有竞走、跳高、竞掷等项目。为保证公平,其中个人类项目,每个参赛队只能派出三名参加初赛。计分方法是第一名5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1分,得分最多的队,奖励银杯一只。每项运动的前三名,则分别奖励金、银、铜牌。
比赛日程的设置,第一天是五部联合比赛,上海取得第一。第二天是中等学堂比赛期,北部学堂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南部学堂取得第二。第三天是高等学堂比赛期,来自上海的高等实业学堂与圣约翰大学表现出色,但两家实力相当,难分上下。
团体冠军奖励银杯一只,个人奖项设置金银铜牌
马拉松从镇江跑到南京,足球运动员头盘辫子
南京体育界著名人士徐绍武先生,曾观看过1910年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那场运动会给时年8岁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后来曾有过这样的回忆:
“1910年我刚八岁,随父母由湖北黄梅来南京观此盛会。劝业会场设有动物园和一个规模较大的运动场。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就是在这个运动场召开的。运动项目有短跑、中长跑、长跑、跳高、跳远,铅球,铁饼等,距离均以码计算。马拉松也列入项目之中,由镇江跑到南京,距离约九十公里,该项冠军为胡文华夺得。”
徐绍武先生还“有机会观看了一场东吴对金陵的大学的足球比赛,观众约有一两千人,两队各穿不同色的布球衣,无号码,穿方头皮鞋,头上盘着辫子,裁判由英国人担任。”
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作为青奥会比赛场地之一,这两天位于东郊的南京体育学院正在为青奥会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届时羽毛球、网球两项比赛将在此举行。许多老南京都知道,南京体育学院是建在民国中央体育场的旧址之上。作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体育场,中央体育场曾举办过1933年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就是在这次运动会上创下百米短跑全国纪录。
不过,有关第五届全运会更多的细节,随着历史的变迁,今人已经知之甚少。在青奥前夕,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探访体育学院,并采访到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史国生,请他为我们解密81年前那场运动会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
六个月完成体育场建设,运动会因水灾推迟两年举行
史国生告诉记者,1930年4月在杭州举行了第四届全运会之后,蒋介石就提出要在南京兴建一座大规模的中央体育场,作为以后召开全国体育运动大会的基地。
当年4月,国民政府特令组织第五届全运会大会筹委会,委员有林森、何应钦、朱培德、宋子文、王正延、蒋萝麟、刘瑞恒、吴铁城、魏道明等人。同月,国民政府又令增加马超俊为筹委会委员,最初第五届全运会的举办时间是定在1931年10月10日,而比赛体育场建筑地点是以“位于中山门外,总理陵墓迤东,灵谷寺南为建筑地点”,全场占地约1000亩,体育场兴建之前,这是一片荒芜之地。
1930年5月20日,由大会筹委会聘请基泰工程公司为会场建筑设计该体育场,大名鼎鼎的杨廷宝就是中央体育场的建筑师之一,全场建筑图样于同年9月间绘制完成。建设经过招标,由利源公司承办。1931年5月10日上午10时,中央体育场举行了奠基典礼,奠基石上刻有蒋介石亲自题写的“民国二十年中央体育场奠基纪念”铭文,今天在中央体育场的牌坊建筑上仍能看到这块奠基石。利源公司为了能使全运会能在10月10日如期举行,共动用了3000多工人日夜赶造。从设计到竣工不到6个月,这在建筑史上堪称奇迹。
“不过,原定于1931年10月举办的第五届全运会,因九·一八事变和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灾,国民政府发指令延迟,并将民国二十年全国运动大会筹备委员会撤销。”史国生说,直到1933年,经过数月的重新筹备与组织,第五届全运会才于10月10日至20日在中央体育场举行。
田径场看台下设运动员宿舍,可供3600人住宿
当时的场馆究竟是什么样子?史国生做了详细的介绍。
“中央体育场由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棒球场、跑马场、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建筑场地组成,全部建筑群(均建有看台)一次可接纳6万余人,另建有两处共9幢办公用的平房,其总造价为143.39万元。”史国生向记者展示了一张1931年基泰公司的设计图纸,各场馆的方位一目了然。
田径场是整个体育场的中心,场内设有500米的跑道和两条200米的直道。田径场内设有一个标准足球场,南北端设有网球、排球和篮球等场地。全部看台可容纳观众35000多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田径运动场,也属远东第一。看台下也有利用,设有运动员宿舍及浴室、厕所。共有房舍75间,可供3600人住宿。田径场的西大门造型融中外风格于一体,高大而雄伟,有三个拱形花格铁门,立面上部用云纹望柱头和小牌坊屋顶作装饰。今天这座牌坊式建筑还在。
在田径场以西,对称分立着篮球场和国术场。今天篮球场和国术场的两个牌坊大门依然保留着,不过原来的场地早已拆除。这两个场地都是呈八角形,都可容纳约5000名观众。篮球场比赛场地上铺设木质地板,国术场正门牌坊上去是一个大平台,经牌坊到达大平台,平台上陈列各种武术器械,平台下为运动员更衣室和办公用房。这个陈列台也保留了下来。
游泳池位于田径场以北,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第一个标准50米游泳池。今天校内的游泳馆,就是依托留存下来的宫殿式建筑而建。在游泳池外围是棒球场,如今已经消失不见。
虽然跑马项目只是第五届全运会的表演项目,但为此还建了跑马场,位于中央体育场正门进口的左侧,一圈的周长为1600米,在场地的南部内侧是足球比赛场地。另外,在国术馆南侧的一块场地设有6片网球场和6片排球场,如今都已无存。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