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校际壁垒共享优势资源南岗区集团化办学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08.12.2015  22:42

  12月1日,哈尔滨市集团化办学工作南岗区现场推进会在哈市第六十九中学召开。会上南岗区集团化办学五大初中教育集团举行了授牌仪式、六十九中教育集团成立启动仪式、六十九中教育集团与合作大学代表哈尔滨学院签约……此举也标志着南岗区教育局的集团化办学之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向纵深方向发展。近年来,南岗区运用现代化集团办学新模式,打破区域校际间壁垒,采取名弱校老师一起备课、小学与初中老师互换岗位授课、名校作业和考卷主动分享给集团兄弟学校、以集团为单位的兄弟学校间开展足球联赛等方式打通学校发展通道,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强化办学保障,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如今,南岗区64所学校组成的21个教育集团,采取“抱团”形式展现集团化办学的勃勃生机,打造教育“高地”。力争在2016年初步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强区。

   连横合纵”整体构建集团化办学新格局

  作为曾经的农民工子弟校,南岗区复旦路小学原来学生加老师才100多人,自从南岗区教育局提出组建教育集团后,该校成为69中学教育集团的一员,通过采取集团内硬件设施、课程教材、教师队伍等三种教育资源协作分享等新举措,如今的复旦路小学已成为片区家长关注,孩子喜欢的渐热型学校。

  为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南岗区委、区政府在对南岗区区情进行充分论证和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思路,以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采取“上挂横联下延”的方式,“上挂”即是南岗区集团化办学两年多实践的新创举,与南岗区内八所大学合作办学,在具体的合作办学中,获得大学为合作办学学校提供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指导及经费、场地、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后勤保障等硬件支持。这种拓宽视野、通盘考虑、扩大优质资源覆盖的办学思路,南岗区走出了一条新路。“横联”即初中与初中、小学与小学、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的集团化合作办学,也有公办与民办学校联手,促进“一体两翼”的良性发展。发挥民办学校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公办校和民办校握手,这是南岗区两年多来实行集团化办学的一个新途径。“下延”即“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高大衔接”,近年来,南岗区在小初联合、小初衔接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学段衔接工作常态化。

  南岗区教育集团就是纵贯幼、小、初、高、大衔接,横联公办与民办、名校与弱校,学校与社区、家庭,基础教育与大学的节点,打通沟通渠道,打破了幼儿园与小学、小学与中学、初中与高中之间、大学之间学段的制约,打破了各学校校际之间的壁垒,形成了“小初集团、小小集团、中中集团、中小集团、初高集团、大初小集团”等校际联合。截至目前,哈市南岗区将全区64所中小学划分组建成21个教育集团,其中,五个初中教育集团分别为萧红教育集团、17中教育集团、47中教育集团、69中教育集团、虹桥教育集团;十个小学教育集团为继红、奋斗、复华、花园、师小、铁岭、医大逸夫、虹桥小学、闽江、雷锋教育集团;六个幼儿园教育集团为市政一幼、工大园、省委二幼、师大园、南岗二幼、蓝天园教育集团,并衔接高中、与大学合作办学。突出发挥集团内优势教育资源,带动规模相对较小学校转变发展态势。既强调点与网的结合,同质态之间互通有无广泛交流,也要强化点对点的深度联合,形成“大南岗”新格局。

  通过名校引领、相互协作,带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在2015年中考,除了南岗区规模较大学校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之外,可喜地看到,全区25所学校中18所学校有考生超过450分,报考率同比去年再有提升,达到96%,“关注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彰显。绝大多数初中小升初入学率较2014年均有提升。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新进程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是我们的目标,而集团化办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间的优势互补。”南岗区教育局局长刘志坚告诉记者,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目的,是破解“上好学校难”的问题。这是南岗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南岗区教育人根据现实做出的决定。根据南岗教育集团化制定的“相对就近、集团对接、量质并举、分类推进”的工作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亲密无间型”、“唇齿相依型”、“相辅相成型”、“共建合作型”四种管理模式。

  “亲密无间型”即实行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班子,集团内人、财、物、事由总校统筹调配、统一管理、教师干部互相流动,集团内通过管理重构、资源优化等实现一体化办学的模式。像继红小学、花园小学、69中的哈西分校在总校的带领下,教育、教学、研培各项工作统一,管理方式、操作步骤一致,总校分校浑然一体,资源更加优化。近期,教育局依据相对就近的原则,根据空间布局和学校发展实际,将相邻的萧红中学与156中学结成教育联盟,由萧红中学挑头实现集团重组,这种强强联盟使得老城区的中轴地带迅速崛起一支集团军,不仅利于教师交流、资源共享,而且更利于集团内学校间的内涵、特色发展。

  “唇齿相依型”即在区域多年来开展小初衔接工作的基础上,由小学与初中教育集团上下承接,进而带动幼小初高一体纵深发展的模式。南岗区教育局先后在125中学、124中学、萧红中学、163中学、70中学、165中、20中学、47中学、37中学、69中学、进修附中、156中学等学校相继召开小初衔接教育集团发展研究会,小学校长们与对口中学的校长坐到一起,零距离倾听基层学校问题与困难,为学校共融发展会诊把脉。研究活动不仅是一次集团化发展的研讨活动,更是学校之间特色工作、特色项目的校情对接,是校本研修、师资水平的师情对接,是生源质量、兴趣特长的生情对接,真正为基层学校间工作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小初传递了接力棒,扫清了障碍。之后,124中学、125中学、70中学、163中学等集团陆续召开了不同形式的推进会。

  “相辅相成型”即通过名校引领,输出集团内优质学校的品牌、管理、文化,加强对成员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的合作式办学模式。原来,各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思路多停留在开个家长会,小学和初中互访一下,如今,集团办学方针在全区由点到面扩大,星星之火越点越旺,很多学校开始开门办学、推门寻访,一些同质态学校的活动更加自觉紧密,校长们都在积极想办法,与自己的对口学校多沟通沟通,与兄弟学校多研究研究,合作越来越主动,研究越来越深入,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活动状态。

  “共建合作型”即通过与南岗区优质大专院校合作,本着“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推进教育改革,相互提供支持与保障,开展更加紧密、富有成效的合作。

  南岗区通过教育集团化发展打破了小学与中学之间学段的制约,打破了各学校校际之间的壁垒,集团化办学形成了校际联合、师生联合、行政与教研联合,是一种更为开放、大视角的办学,提升了集团管理、集团备课、教学研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学校管理、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集团的互惠共融,促进了区域的教育均衡。据悉,教育集团的学校间每月一次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彼此交流,促进提升的机会,集团学校间教育资源的整合、互补、优化和合理利用,达到资源共享;集团还搭建平台,促进集团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的互动交流,推动各成员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完善机制引领集团化办学纵深发展

  为了促进区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南岗区分别制定了《中共南岗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南岗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三年计划(2014—2016)》指导意见,采取多项举措扎实有序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早日实现。力争在2016年初步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强区。

  下一步,南岗区将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扩大民办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变民办公办的竞争为合作。近期将重点加强工大附中与125中的联手速度,采用多种方式合作办学。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寻找相通之处,带动公办学校理念更新,拓宽视野,强化管理,提升内涵,走出特色发展之路,拉动南岗中部地区教育快速崛起。同时,进一步发挥教研的力量,加大教研部门指导,督导力度,帮助学校开展教师基本功培养与训练,指导学校进行教学研究,设标跟踪教师的发展成长,让智慧的启迪与方法的指引成为教师队伍建设、课题专项研究、教学质量提高的加速器。

  加强教育集团内学校文化的传承和融合。基于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办学规模、办学特点和学校文化不尽相同等特点,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成员学校要处理好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吸纳优质学校文化的同时,实现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同时,探索建立集团管、办、评分离的管理机制,对教育集团运行情况及集团内成员学校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建立集团和学校章程,建立教育集团内干部轮岗、教师交流、绩效工资考核、教育教学管理、内涵建设、文化建设等制度,逐步扩大交流比例。

  过去的一年,南岗区教育集团在纵向上打通了幼小初高衔接的通道,开始了横向联合的探索。下一步,南岗区将继续加大横向联合的力度,横向联合强调的是点与网的结合,既有同质态之间互通有无的各类交流活动,也要强化点对点的深度联合。横向联合就是充分发挥名校优势资源,带动相对薄弱学校转变发展态势,强调合作,形成“大南岗“的格局。按照时间节点,在坚持积极稳妥原则的基础上,南岗区将进一步加快会展集团的虹桥中学和宣庆中学的相融速度,并逐步选择进行47中和165中,17中和20中,69中和70中,13中和44中,73中和19中为横向的联合点试验。

  同时,南岗区将逐步尝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即,教师管理“五统一”:统一备课、统一教研、统一培训、统一工作标准、统一考核评价。学生管理“四统一”:统一评价标准、统一作息时间、统一作业管理、统一大型活动。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展集团内学校间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综合评价、特色发展等工作,并建立机制,形成制度,使集团工作有法可依,促进集团学校的深度融合。通过中学的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带动小学、幼儿园的资源融合,促进区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