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妇联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研报告

29.12.2014  20:42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妇女”,她们在农村进行生产劳动、抚育子女、赡养老人,为了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以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我们县通过对四马架乡5个村屯的留守妇女进行抽样调查、入户了解开展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多为中年妇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为初中和小学毕业,家庭收入主要靠丈夫外出打工。与留守妇女总数相比较,需要赡养老人的占75%,婆媳关系和谐的占16%,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多,31-40岁的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较多,40岁以上的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较多,从事农业生产占95%,从事其它行业的占5%,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发展经济、维系家庭、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单亲化”、“女耕男工”、“体制性寡妇”的留守农村妇女模式,新的三座大山——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压在她们的头上,她们既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却又身心疲惫。在养老和子女教育行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将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留守妇女”的主要问题及现状
(一)、劳动强度大,普遍感到生活压力重。男女外出打工,作为家中的妇女便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支柱,除了生产劳动耕田种地外,还要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养育孩子,里里外外一把手,所有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全压在“留守妇女”肩上,体力大幅度透支,缺乏劳动,状况堪忧。
 (二)、身心健康受损严重。由于劳动强度大,体力透支,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收入少,多数人不得不勤俭持家,辛苦劳作,使留守妇女的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留守妇女与同龄的农村妇女相比,付出的更多,长期的、强制性的、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以及女性生理特征的影响,加上农村妇女卫生保健的落后,导致身体上或多或少患上疾病,再加上经济上的困窘,她们舍不得到医院医治,能拖则拖,身体上的病痛加重了她们心理上的负担,身体健康状况的低下为其健康埋下了隐患。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烦恼、多疑、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在显现。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们的交往较少,文化素质的不高、法律意识的缺乏也使她们不会排解苦闷。当他们内心烦恼、痛苦和不适时,无法找一合适情感倾诉对象来倾诉和渲泄,无法调解自己的情绪,对心理问题一无所知。很多农村人不知道隐私权,爱捕风捉影,家长里短,留守妇女很怕流言蜚语,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会选择极端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势必会既毁了自己又害了他人。
 (三)文化娱乐单调,精神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多数除了看电视、家长里短聊天便没有其他娱乐方式了。在农村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严重缺乏,农村妇女常常会由于精神空虚而从事赌博活动、不参与建设活动等。和城市相比较,农村人的生活是单调的、枯燥的、劳累的,大多数人爱凑在一起谈一些家长里短,而谈这些家长里短的时候,难免会涉及一些隐私问题,也导致近些年来农村离婚率较原来呈上升趋势。
  (四)部分地区治安较差,缺乏安全感。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多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针对留守妇女的小偷小摸、骚扰影响的现象增多。留守妇女由于家中男人外出打工,没了顶梁柱,也就没了安全感,微势的力量常常抵不住恶势的冲击,而很多留守妇女在受侵害后都采取默默忍受的态度,不敢声张,怕打击报复,也不好意思声张,认为是“丑事”,也助长了这丑恶势力的升温。
  三、社会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留守妇女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留守妇女这一单独群体,还关系到家庭中老人的赡养、子女的教育,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社会的稳定,如果任由种种不良状况发生、发展,毫无疑问社会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仅影响到当前的社会发展、稳定和谐,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未来劳动力的素质,下一代的人口质量。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措施帮助人,以热情的感染力让每一个留守妇女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
 (二)、建立留守妇女健康家园。定期组织留守妇女进行健康体检,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推进农村妇幼保健事业,逐步将妇幼保健中心由城市拓展到农村,而影响农村搞好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和普及,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健康保健服务,保障她们的身体健康。
  (三)、健全对留守妇女的社会救助制度。1、制订对留守妇女的救助规定,摸清底数,建立救助档案。2、按最低标准,制定发放留守妇女基本生活费,使其生活有新的措施保障。3、农村特困救济、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适当照顾留守妇女。4、县、乡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会氛围。5、把一些致富、扶贫项目向留守妇女适当倾斜,给予政策优惠,使“留守妇女”得到关怀,减轻其劳动强度,增加家庭收入。
  (四)、为留守妇女增添文化娱乐设施。让她们走进集体,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她们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发展建立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组织留守妇女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减少她们因空虚而从事赌博迷信活动,对生活持有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
 (五)、为留守妇女提供心理帮助。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也关系到子女、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不及早干预,极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留守妇女存在着有苦无处诉、心理素质脆弱的现象;如果这些母亲能把自己心中的苦楚向人倾诉,有人对她们的心理进行疏导,或许内心会释然一些。针对留守妇女心理知晓率低,心理认知度低的现象,可通过先对辅导人员进行培训,再通过他们对留守妇女进行宣传培训,可利用农闲和晚上开展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的心理卫生健康知识培训,或通过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站点,设立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使广大妇女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理性问题,像追求躯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六)、加强宣传、培训。促进留守妇女学习。通过利用媒体、报刊、广播、橱窗等多种宣传渠道深入进行宣传,通过农业、科技、教育、司法等部门举办各类知识、技术、技能、法律等进行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其自身发展,增加其受益比例,提高她们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学教育子女水平,克服心理依赖,增强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七)、发挥妇联组织的帮扶救助作用。1、引导教育作用。加强对妇女的素质教育,使留守妇女逐步树立“四自”精神,让留守妇女充分认识到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彻底解放的先决条件,使她们焕发自身活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走出家门,敢于闯市场,敢于为人先。
留守妇女是目前农村最大的劳动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帮扶活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201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