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两高两矮”撑起特色种植

09.11.2015  11:30

        本网讯(赵敏黾)  虽然秋收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农民的热乎劲儿、丰收喜还在兴头儿上。今年,双榆树乡特色种植“再下一城”,个高的芝麻、谷子,个矮的花生、药材“开花结果”,让农户收获满满。 
        新华村东北屯是一个小村,只有108户居民,可他们却撑起了一个大大的特色产业。 
        “我种植板蓝根已经10多年了,从来没间断过,因为种这个比种苞米强多了。”张洪东看着收回来的板蓝根乐滋滋地跟记者讲了起来. 
        前几天收获时,张洪东家的地里有近20人的“专业雇工”干活。其实不光他家忙,整个东北屯“满山”是人,家家户户都忙着抢收,一片连一片板蓝根地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张洪东今年种了40亩板蓝根,赶上年头照应,风调雨顺,亩均400斤的高产让他乐出了声:“整整比往年高出了近100斤,差好几百块呢!” 
        在新华村和张洪东一样沉浸在喜悦中的人还有很多,新立屯的雷树明就是其中的一个。 
        两人都赚了,但走的却是“两条道”。张洪东种药材,而雷树明看中的却是花生。 
        除了自己的地,今年雷树明连租带包种了200亩花生。用老百姓的话说,他可是“掏上了”。 
        在雷树明家,记者没见到他,只有他的丈母娘赵桂芳一人看家。“现在家里太忙了,他今天去帮亲戚收拾地去了,我给他们看家呢,帮着翻翻花生。”院子里,66岁的赵桂芳正不断地挥锨翻动着大堆的花生。 
        小山似的花生堆满了院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地饱满。 
        “今天来收花生了,给两块八毛钱一斤,我感觉价格还能涨,再等等。”赵大娘对自己的花生很有信心。今年的花生大丰收,亩产能达到500斤,价格最高达到了3.2元一斤,亩效益可达1500多元。 
        在我们聊兴正浓时,屯长李宗宝凑了过来。 
        “我们屯的种植结构调整得比较早,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全屯2700多亩地,除了板蓝根就是种花生。种花生,老百姓的热情也很高,年年都种,大家认为这个要比种苞米收入高很多。现在我们屯已经装兜里300多万了,还有一半没卖呢。”说到村里的特色种植,李屯长滔滔不绝。 
        看完个头儿不高,增收能力却挺强的花生和板蓝根。记者又来到了双榆树乡赫赫有名的“芝麻屯”。 
        屯子像“芝麻”一样小,但是很好找,因为,每到收获时节,村外的草地上都堆满了芝麻,如同“指路明灯”。 
        “我家种了10多亩山芝麻,亩产都在300斤左右,亩纯收入能达到1300元,我们屯都认这个,因为它效益高,而且投入还少。”种了四五年芝麻的刘佩学告诉记者。 
        他说,种植山芝麻是一个叫姜宝龙的人带起来的,他们小浩勒宝屯的老百姓就跟着种,结果人越来越多,现在已是家家户户都在种了。 
        “村里一共有土地3100多亩,芝麻面积基本上达到了半数,而且不愁销售,客户主动到这‘抢’。亩产300斤左右,按照去年的价格5.8元计算,今年的收入足可以让老百姓挺直腰杆子。”双榆树村村支书包文生对种植山芝麻前景很看好。 
        从山芝麻引进小浩勒宝屯,村里就引导村民种植,这也是村里的一个发展方向。包文生告诉记者,山芝麻种植投入很少,亩均在50元左右,去年只这一项,老百姓收入就达到了150万元。后来“芝麻屯”的名声越来越大,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正应了那句话:“芝麻开门节节高”。 
        和山芝麻相比,双榆树小米早已“名声在外”,科尔沁沙带上长出的小米粒粒金黄饱满、晶莹剔透。 
        大忙时节,走进双胜村,到处是谷子收割机的轰鸣声。 
        “我自己有两台大型收割机,每天收近200亩。”看准了双榆小米前景的刘永彬提前下手,几年前就买回了收割机。 
        双胜村支书李京明是京明小米合作社经纪人,也是种谷子的行家里手,更是双胜村小米致富的带头人。他告诉我们,现在全村有这样的收割机10台左右,每年收获时,大家忙得脚不沾地。 
        种植户张秀坤种了40多亩谷子,他说,保守点儿算,一亩地可以打500多斤,价格是5元钱一斤,一亩地比往年多卖五六百元,今年是个名副其实的丰收年,老百姓都挣着了。 
        五谷丰登家家乐,精耕细作有余年。双榆树乡特色农业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他们紧紧围绕市场动态,致力于农民增收致富,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特色”,实现了农民农业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