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结构

27.04.2016  12:12

  粮食结构向优质特色上调,种植业结构向经济作物上调,农业内部结构向养殖业上调。今年,双鸭山市围绕市场需求抓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带领广大农民积极调整优化粮食结构、种植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优质高效农业和质量效益型农业。同时,以市场引导、政策助推,种、管、收、卖相融合为方向,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使得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盲目性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现状,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作为粮食大市的双鸭山充分认清了这一点,为此今年开始提速改变“种养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创新驱动不强,特别是玉米比重过大”等突出问题和农民重生产轻市场的传统思维,按照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通过科学合理加快“三个调整”,真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过渡。 

  盯着市场脸,粮食结构向优质特色上调。着眼于市场需求变化和区域条件,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按照“增水稻、调玉米、稳大豆、扩杂米、强果菜”的基本原则,扩大优质高效作物面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重点依托龙头桥水库、挠力河、乌苏里江等水资源,扩大优质水稻生产面积120万亩以上;玉米调减到380万亩以下,加快发展特色硬质玉米、工业玉米、鲜食玉米、糯玉米、饲料玉米等生产面积;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高油、高蛋白大豆,促进粮豆合理轮作,大豆增加到60万亩左右。 

  牵着市场手,种植业结构向经济作物上调。在稳定粮食生产同时,稳步增加经济作物面积,推动由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转变,由低效品种向高效品种转变。依托宝清红小豆、白瓜籽、胡萝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优势,逐步增加经济作物面积,适度扩大马铃薯生产;扩大瓜菜种植,发展葡萄、地产农丰果,棚室蔬菜等优质瓜菜类生产;突出林区绿水青山的经济功能,加快发展林菌、林药、林下种植、林中养殖等林中经济。今年,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争取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跟着市场走,农业内部结构向养殖业上调。稳定发展畜、水养殖生产,以消耗平衡玉米种植,形成结构合理的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绿色林业、生态牧业和寒地冷水名特渔业,培育壮大林产品、北药、花菇和肉牛、生猪等产业,推动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向园区化、基地化方向发展。抓住我国畜产品特别是高品质产品需求增长较快、供应相对不足的市场机遇,利用粮食价格下降有利于发展养殖业的契机,依托安信等大的牧业公司,以“两牛一猪多禽”为重点,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建设,改善养殖生产条件,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实现比上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扶持谷实种猪,壮大安信牛业,通达和七星牧业扩大到万头规模,建设一批新的规模养殖场,奶牛存栏和肉牛、生猪、家禽出栏分别实现增长7%、4%、5%和2%。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网箱养鱼和名特优品种养殖。全市发展名特优养殖面积17500亩、无公害养殖面积80200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2300吨。 

  与此同时,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绿色有机、种养加销一体化为方向,引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通过加快推进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建立标准、优质、绿色或有机种植示范带,培植以粮产品、畜产品、菌产品、山产品、果菜产品、水产品、蜂产品、药产品为重点的八大“真绿”产品基地,切实提高绿色有机食品供给能力,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去年,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33万亩,完成实物总量73.18万吨,实现产值31.38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集中打造“真绿”有机绿色食品基地3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25亩。 

  围着市场转,抓住全市农产品进入发达地区市场的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切实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全市有统筹、各县(区)有载体,各乡村有产品,加强市场对接,强化优质农、林、牧、水等产品外埠市场营销,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借助“互联网+农业”,抓好南联北开、对发达地区销售,以及对俄及东北亚农业合作开发项目和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基地建设。 

  据悉,目前四方台区胡萝卜已进入深圳市场,宝清县富硒大米销往北京、浙江,岭东区花菇出口韩国,饶河县黑蜂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500吨。全市向俄罗斯出口绿色蔬菜5100万吨、出口猪肉300多吨,58种农产品已入驻深圳绿膳谷体验馆,19种农产品在深农“海吉星”商城上架销售,深圳前海“农迈天下”电商在双鸭山市建立了绿色食品直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