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力重点工作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强市简政、强区扩权、强街固网”改革,推广项目承诺制试点,推进“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优化各级职能权责配置,实现每件事都有部门负责,一件事只在一级办理;推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镇,逐项明确具体情形的行政裁量标准和办结时限,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法治政府建设。鼓励采取更多措施建立承诺制,加大对失信人的联合惩戒力度,依法兑现政府承诺,打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落实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工作重心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更多运用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加快引进外部投资者,鼓励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完善市属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抓好董事会建设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激发内在潜力。将市属国企闲置不动产和商业区、大学等周边机关事业办公用房,配置到工业、服务业和创业孵化等能够产生效益的领域。
非公经济发展。落实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和减税降费等降成本政策措施,保障中小微企业平等获得市场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确保新增贷款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倾斜,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努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切实增强亲商爱商富商意识并创造良好氛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项目建设。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实现振兴发展的突破口,启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全年实施市重点产业项目200个以上。围绕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产业定位、产业链等谋项目引项目落项目,形成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抓住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窗口期,围绕智慧城市、民生公益保障、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现代农业。通过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倒逼农业结构调整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做出贡献。强化市场营销,对接国内一二线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推进直供直销基地建设,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均衡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动工业强市。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的牵动作用,按照资源统筹、高效利用、开放共享、适度超前的原则,引进战略投资者,年内建成首批十大云平台,并面向社会推出一批智能生产、智慧管理、智享生活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促进产业技术与生产快速对接、产品及时升级、管理成本有效控制,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
文化旅游。夏季旅游重点突出生态之城、音乐之城、时尚之城、历史文化名城题材,提升高雅艺术、群众文化、欧陆风情、山林穿越、电子竞技、汽车营地、南病北治、生态观光养生等旅游供给能力和水平,打造全国一流的避暑胜地。冰雪旅游打造全国及国际地区性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持续推出一批吃住行游购娱特色旅游产品和新业态,进一步发展城市夜经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构建开放合作高地和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着力打造对俄日韩欧美开放门户,把哈尔滨与生俱来的开放传统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综保区与内陆港一体化进程,探索一区多园模式,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系统推进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建设和配套服务。
城乡一体化。落实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提升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和县域经济实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整市推进改革任务,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统一规划布局,形成村屯收集、乡镇转运、区域集中处理的村镇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室内洁净厕所4万个,推动农村环境实现更大改善。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和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紧盯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加强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方面的风险摸底排查和舆情监测预警,完善应对预案,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强化对人民群众树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控制风险增量。
精准脱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专业行业社会扶贫相补充,抓好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加大对深度贫困村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支持力度,完成延寿县脱贫摘帽、17个村脱贫出列年度任务,力争10个区县(市)贫困人口全部退出。着重抓好产业扶贫,做细做实如订单农业、庭院经济等扶贫产业,通过以购代捐、消费扶贫等方式解决贫困户农产品初期销售问题。
污染防治。严控燃煤总量和质量,有效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路径,继续抓好秸秆露天禁烧工作,落实工业减排限排要求,加强汽车尾气、餐厨油烟、工地扬尘等治理,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落实河湖长制,重点推进阿什河、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银水湾等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围绕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持续推进沿街补绿、拆墙透绿、景区扩绿,城区新植树木3.5万株,植树造林7万亩。强化湿地、山体和黑土地保护,做好生态环境修复。
着力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
打造“龙江特区”。支持新区复制自贸区经验,有效承接省市下放事权,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化区街管理一体化改革,努力实现居民办事不出街、企业办事不出区,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的国家级新区。争取更多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点产业项目、中外联合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新区。
宜居宜业新城区。高标准高水平完成新区总体规划修编,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和建设时序。启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区倾斜,引导带动江南江北人口、经济要素均衡配置、协调发展,把新区打造成为宜居之城、创业之城。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