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 楼宇经济成保定经济发展方向
楼宇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推进和现代服务业崛起,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其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租、出售楼宇,引进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被喻为“立起来的开发区”。
楼宇经济——大城市的钟爱
在我国,楼宇经济首先在上海、深圳自发形成。近年来,天津、杭州、福州、大连等市先后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来培育,取得显着成效。
天津市把楼宇经济作为“十二五”发展重点,提出“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十字工作方针,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2011年,天津市出台《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当年,第一批重点支持的94个商务楼宇税收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77%;楼宇经济完成税收233亿元,同比增长近50%,“亿元楼”达到67个。入驻第一批重点支持商务楼宇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40家,中国500强企业50家。全市近450个商务楼宇共新引进企业7800家,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从业人数达到34.4万人。2012年,天津市楼宇经济实现税收316亿元,有86座楼宇税收超亿元。
今年,天津市围绕万企转型升级工作,对楼宇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6月底,天津市正在运营的商务楼宇达到686个,与2010年相比,新增462个,商务面积达1942万平方米,1至6月全市楼宇经济实现税收267亿元,有63个楼宇税收超亿元。
上海浦东新区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等地的105幢新建楼宇,去年每幢高楼平均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楼均上缴税收超过6000万元,一幢大楼的经济规模相当一家大型企业。智能化、现代化的商业楼宇,不仅成为浦东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的重要标志,而且成为浦东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金茂大厦、乐凯大厦等105幢大楼引资总量超过1200亿元,占浦东新区引资总量的41%。
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与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近年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来,楼宇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杭州市区新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达到240座,总建筑面积达18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高档甲级商务楼宇75座,特色楼宇34座,主要楼宇入住率超过70%,亿元楼宇达到30座,楼宇税收占市区税收总额达到35%以上,对市区GDP贡献率达到20%以上。
楼宇经济——保定经济发展的方向
虽然保定市的经济基础不能与天津、杭州、浦东相比,但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深入和保定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产业发展规律,保定市经济将逐步从以二产为主导,向二产、三产并重转变。楼宇经济不仅是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的主要载体,也是保定市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将成为保定市经济发展的方向。
发展楼宇经济是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2013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为0.8:22.3:76.9。呈现出一产占比极小;二产占比不多;三产占比最多、最为活跃的特点。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保定市应该把承接三产转移作为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之前,保定市谋划的34个园区,主要承接的是二产的转移。承接首都三产的转移,要靠发展楼宇经济。从目前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情况来看,保定市楼宇经济发展的势头初步显现,无论是大红门服装城入驻白沟,还是中关村创新大厦落户高新区,都是楼宇经济承接首都三产转移的典范。
发展楼宇经济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工业经济看厂房,服务经济看楼宇。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已经退出城市中心区域向周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不断集聚和发展,迫切需要楼宇提供载体;楼宇经济的崛起又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发展楼宇经济不仅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发展楼宇经济是实现保定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现代都市新的“掘金地”,具有占地少、效益高、辐射强、潜力大和低碳环保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已经成为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之一。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集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高保定市区域竞争力、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保定市楼宇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保定市特别是主城区写字楼发展较快。万博广场、茂业大厦、未来石等地标性楼宇拔地而起,相继投入使用;电谷中央时区、未来像素、康泰国际等一批颇具发展潜力的楼宇正紧张建设中。预计到2016年,仅市区将新增10余栋90多万平米楼宇投入使用。保定市楼宇的规模和档次都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初步具备了发展楼宇经济的基础。同时,通过调研发现,保定市楼宇经济存在以下问题,制约楼宇经济的长远发展。
产权、经营权分散,不利于长远发展。保定市楼宇经济尚处于自保定发展阶段,除少数楼宇开发商以出租楼宇方式运营外,多数开发商以分割出售楼宇所有权为主。从楼宇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成熟的经营方式都是以租为主的。楼宇所有权相对集中会对楼宇的产业聚集、功能定位、招商引资、物业管理起到积极作用。白沟、高新区之所以能引进大红门服装城和中关村创新大厦,与承接主体所有权集中有很大关系。
载体水平不高,发展潜力有限。保定市新建的楼宇,从外观来看,基本上都具有了华丽的外观;但从楼宇内部结构来看,小户型多、大户型少,诸多楼宇主推100平米左右的小户型,并且大小户型混居一体。这样的结构仅适合小微企业入驻,限制了高端客户入驻,也限制了楼宇的发展潜力。
对外招商不足,高端客户稀缺。保定市楼宇经济处于内生阶段,以开发商出售房产代替招商为主,出售范围主要限于保定市域,造成优质客户资源有限,入驻的企业呈现出本地企业多、外阜企业少,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低端客户多、高端客户少的特点,导致楼宇经济税收贡献不大。
主导产业不鲜明,聚集效应不明显。虽然保定市诸多写字楼拔地而起,但各写字楼主导产业不鲜明、定位雷同普遍,同质竞争较为严重,导致入驻的企业五花八门,很难吸引同类企业进驻,产生不了聚集效应,形成不了规模效益。
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业态,承载着保定市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使命,谋划好、发展好楼宇经济,将对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针对保定市楼宇经济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地市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如下:
制定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对发展楼宇经济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发展重点、整体布局、功能划分、产业导向等做出长远安排,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楼宇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积极探索都市型工业发展路径,逐步建立都市工业体系。
建立楼宇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明确楼宇经济发展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协调。优化政务环境,在重点楼宇建立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等办理一站式服务。开展楼宇管理评级活动,促进楼宇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大力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培育和树立典型楼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楼宇知名度,营造舆论氛围。
加大楼宇经济招商引资力度。把楼宇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把楼宇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坚持园区招商、楼宇招商并举的招商引资策略,加大楼宇经济招商引资力度。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进行包装策划,重点推介,积极开展楼宇“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工作,促进楼宇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精品特色楼宇群。提高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筑好“巢”。坚持“精品示范、高端引领”,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一批有品位、上档次的楼宇群,为楼宇经济的发展筑好“巢”。在产业方面,明确各楼宇的功能定位,突出产业特色,有计划地引导相关企业聚集发展,打造一批精品特色楼宇。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