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 打造龙江中医药现代化产业链体系

18.05.2019  17:04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势明显,中药资源丰富,中药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较强,中医服务水平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事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5日至17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专题调研组到我省调研,充分肯定了我省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我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与调研组成员的座谈交流中表示,目前我省在中医药技术创新平台、人才培养、产品开发等方面还存在政策性和机制上的瓶颈,需要国家给予支持解决。

  加大重点实验室、北药开发利用支持力度

  “我省虽然已建设了一些国家层面的创新平台,但和中医药发达省份相比,全省整体创新平台数量偏少,科技研发创新能力不能很好适应中医药大发展的紧迫需求。”省科技厅副巡视员王建超介绍说,近年来,我省整合各类创新平台优势,全力打造中医药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正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议国家加大对我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研发队伍建设、人才交流方面给予更多帮助。

  同时,省科技厅还提出,希望国家加大对我省特色北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针对蓝靛果等未列入《药典》的我省特色资源,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力争打通我省北药特色资源向食品产业化开发的技术瓶颈和政策通道;针对五味子等已列入《药典》的北药资源,争取向国家卫健委申请扩充药食同源目录;借鉴吉林省人参、短梗刺五加列入国家“既食既药”名录的成功经验,推动我省北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带动我省农业、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为精准服务提供智力支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宏伟认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绝大多数为地方院校,可利用的国家和部委层面的办学资源与“政策福利”很少。为此,建议进一步重视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新时代一流中医药人才。“可根据目前国家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形势,以省部共建为平台,在双一流和新医科建设工作中给予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将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为黑龙江中医药事业发展下出先手棋。”

  “中医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中医药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存在水平偏低,创新能力不强,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根本原因是中医药人才链与中医药产业链对接不精准,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不能更好地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

  郭宏伟建议以岗位需求为引领、成果效能为导向、专业证书和岗位专设为前提,调整中医药人才培养结构,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立交桥”,精准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

  发展中药延伸品提升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

  我省中药工业开创了东北制药先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重要工业发展,在各项政策、资金的扶持以及企业、市场的带动下,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尽管我省中药工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整体规模不大、品牌效应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冰解释说,我省还未形成如云南三七、吉林人参等地域性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在全国排名靠后,与中药大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实现我省中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信厅提出,建议在国家层面从两个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国家提升中药延伸品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积极发展中药保健品、药食同源食品等中药延伸品,保障人们对高质量中药保健产品的需求,保证供需精准对接不错位,大力支持中药企业打造现代化中药产业链体系。二是国家尽早放开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试点、上市许可人试点等政策,或将我省纳入试点范围,并对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解除或放宽限制,推动中药工业快速、健康发展。(作者:郭铭华)

(责任编辑: 郑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