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项目建设的关键作用
黑龙江日报讯 总书记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开始新征程。”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总书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的期许。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向更高目标迈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惟有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实干的精神,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为新一轮发展赢得先机。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后发达省份,我省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发展。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发展是疏浚矛盾清淤船,我们不能把新常态错误理解为丢掉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产业项目建设是撬动龙江经济发展的“总开关”,是牵动龙江发展全局的“牛鼻子”。2011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长远谋划,提出以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全面启动三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2014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做出开展“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战略部署。认真分析梳理我省产业项目建设的内容,人们自然会发现,新上项目不是要制造过剩产能,上新项目更不是乱铺摊子。恰恰相反,抓项目建设目的,是要通过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的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化GDP的构成与内容。正如省委书记王宪魁所指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项目层次和质量决定着明天的发展方式。抓项目建设特别是抓重点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动力、抓发展的潜力、抓发展的希望。
九牛爬坡,不仅要靠创新驱动,还要靠项目牵动,只有驱动力和牵动力共同“给力”,才能多管齐下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我们有条件有理由也必须把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抓在手上,以有力的举措引进项目,以高效的手段建设项目,以良好的环境服务项目,用项目建设弥补短板,提高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项目建设民生为先,承诺了的就要兑现。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百姓的获得感,一头连着土木砖瓦,既是民生问题,也是释放消费、拉动经济、留住人口红利的重要手段,行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大规模推进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泥草(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工程等任务,保质保量按进度完成。
加快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政策效应。现在国家对重大基础设施的政策性投资是钱随工程进度走,“管吃管添”,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大的资金支持都是前所未有的。只要我们能够确保国家资金应投尽投、顺利落地,政策效应会很快释放。铁路建设是“龙江丝路带”建设的优先领域,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尽快完善我省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重点水利工程属于公共产品,我省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的体量是十分可观的,对这个“一号工程”,涉及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要做“第一执行人”,负总责、亲自抓。机遇不等人,形势不等人,基础设施建设不许迟滞懈怠、不容空谈误事。
抓有成长性的产业项目,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齐头并进。产业项目是稳增长的直接源头,是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继续既依托资源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又不唯资源谋划两头在外项目,还要立足科技创新建设高新技术项目,改造提升“初”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把实体经济抓上去。特别要围绕“龙江丝路带”谋划项目、引进项目、推进项目,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项目向我省转移,努力生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让这条物流带、产业带、开放带,成为拉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动力输出带。
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今天的经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心经济,坚定信心,对经济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对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要心中有数,自加压力,主动作为,一方面要把项目建设牢牢把握在手上,水滴石穿,方向明确精准发力,日进一卒,积小胜为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