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铁道部发言人退休 首谈"我信了"发布会内情

28.11.2015  08:34

王勇平近照

这是一次彻底的告别。相对于四年前的那次“远离”来说。

今天,60岁的王勇平退休了。从外表上看,他和四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除了从发根爬出的几缕白色。

这位曾经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谈话间仍保持平静的语气,不紧不慢,循着自己的逻辑。

11月25日,退休前夕,王勇平决定接受”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独家专访。这是2011年“7·23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之后,他第一次直面媒体,讲述发布会前后内情。

访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他没有回避任何一个问题。

曾经深陷舆论漩涡的他,对”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最后提到一句话是,“我尊重别人对我的各种看法。

对话人物:王勇平,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2011年在浙江温州"7·23动车事故"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因“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这是一个奇迹”两句话,成为当时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

铁总的最后岁月

我期待退休的到来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您应该马上就退休了吧?

王勇平:我已经跟组织上表明了我的观点,到点就下。我等待这一天的到来。(笑)

政事儿:去年11月底从波兰回国后,你一直担任铁路总公司文联主席的职务,这个职务符合你的意愿吗?

王勇平:到文联工作既有组织上的考虑,也有我本人的愿望。回国以后领导对我说,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一些要求。我只剩下一年的工作时间,从内心里来说,我比较喜欢文学艺术方面的工作,领导满足了我的愿望。

政事儿:没想过要回宣传部?

王勇平:宣传部有新的部长, 他的工作开展得非常好。我已经离开这个岗位三年多,从没这么想过。

政事儿:这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王勇平:特别充实、快乐。在通过我作为文联主席提名的会上,我讲了一段话,大意是说,我只有1年的工作时间了,算起来就是三百六十多天,我要把每天都过得有意义,不虚度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

政事儿:跟之前变化大吗?

王勇平:不会像以前在宣传部那么忙碌了,那时候神经一直都是绷紧的。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正常上班,早晨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过去在宣传部的时候,很少按时下班,基本上都是晚上八九点钟回家,有时凌晨两三点还要被叫去开会。我现在的工作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退休后有什么打算?

王勇平:退休就是退下来休息,我向往着过一种云淡风轻的生活。当然,退休之后,我还会对书画、摄影、旅游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保持兴趣,也会应邀从事一些讲学培训的工作。

7·23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

整个发布会我一直很认真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现在回忆2011年7月24日的那场新闻发布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你自己怎样评价?

王勇平:关于那场发布会,社会上的评价已经很多了。我怎样评价并不重要,我只能说,我尽到了我的职责,做了我该做的事。

政事儿:当时你在发布会上的处境是怎样的?你对媒体的态度抱怨吗?

王勇平:那种处境,跟我过去任何一场发布会都不一样。当时场面比较混乱,参加发布会的媒体朋友情绪也比较激动;加上2011年新媒体刚刚兴起,我们对如何在那种舆论环境下应对突发事件还没有经验;又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对高铁事业有很多不同看法,铁路自身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这次事故死伤了那么多人,性质非常严重,媒体反应强烈,甚至有的媒体朋友把新闻发言人当作问责的对象,我也完全能够理解,所以不存在抱怨的问题。

政事儿:你当时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吗?

王勇平:开发布会距离事故发生只有26小时,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定论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事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我连事故现场都没来得及去,只能公布一些当时能够掌握到的事故发生概况,以及铁路部门和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抢险的情况,更细致、更深入的情况都还不清楚。

政事儿:面对围在台前追问的记者,你发言时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王勇平:对这次事故,我也非常痛心,因此我能够理解他们。追问事故的真相是记者的责任所在,作为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努力满足他们的知情权。而且我和大家一样,希望把这个事故的真相尽快搞清楚。

政事儿:发布会后,记者不愿意离开,将你围住,你当时是什么样的情绪?

王勇平:宣布发布会结束后,当时很多记者认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提问,于是冲到台上把我围住,有两名记者把我两只手抓得紧紧的,说不能走。我就在那种状态下继续回答他们的提问。我努力保持着自己至少是外表上的平静。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对于你的标志性语言“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这是一个奇迹”这两句话,你后悔吗?

王勇平:从后来发生的情况看,或许换一种表达可能更好些。“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它是有语言环境的。当时网络上盛传埋车头是掩盖证据,掩盖事实。我回答说我下飞机的时候,问接机的同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们给了我一个解释,掩埋车头是为了便于继续抢险,因为当时抢险现场狭窄,有一个泥潭,必须先填埋后才有助于继续的救援。事实上,这是举世皆知的事故,任何方式也掩盖不了。其实话说到这里也就可以了,可是为了得到媒体朋友的信任,我又补充了一句,“至于您信不信,我反正相信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至于“这是一个奇迹”,这个话是回答关于小伊伊的提问。提问说在铁道部停止救援后,在吊车时发现一个活着的小生命。当时列车已经经过了多次地毯性的搜救,并且生命探测仪也显示没有生命迹象了,我们不可能在还有生命的情况下停止救援,事实上铁道部一直也没有停止搜救,即便是起吊列车的时候,也是分层起吊的,这才有可能发现幸存的小伊伊。小伊伊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感到是一种奇迹。所以我对这个问题就做了这样的答复。媒体对这个答复不满意,我认为主要还是我没说清楚。

政事儿:说这两句话的时候,你是不是生气了?

王勇平:我没有理由生气。自始至终我一直很真诚。我是在诚心诚意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只能说回答的好与不好,但是我没有拒绝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也不会对记者的尖锐提问产生抵触。有人说我当时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这是误解我了。我在发布会上多次鞠躬表示道歉,这既是对死者和伤者,也是对全社会表达铁路方面的深深愧歉,包括有一位记者说他本人在车上受到惊吓,行李也找不到了,我也站起来向他深鞠一躬。我觉得我的态度还是比较诚恳,比较谦恭的。

政事儿:你在会上有短暂的保持微笑状态,这是你的习惯吗?

王勇平:我认为当时表情始终是凝重的。至于网络将我某个瞬间说话的表情截屏定格,认为代表了我当时的心态,这是不客观的。发言人面对媒体保持微笑是一种尊重,也是我的习惯。但这是一次有着重大伤亡的事故发布会,我的心情始终很沉痛,至于我出现了习惯性的微笑表情,我确实没有意识到。媒体以此认为我漠视逝去的生命,我无法接受这种观点。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场新闻发布会重来一次,你会用什么样的表现来应对?

王勇平:你说的是假设,历史不会重演;即使历史重演,我仍要承担我的责任,但是我会考虑得更全面、更稳妥。

政事儿:你对那场发布会的表现打多少分?

王勇平:这个分不应该由我来打,我只能接受评判。

谁去参加发布会?

我没有把握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很多人认为,尽管"7.23动车事故“时你是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但那次发布会应该由铁道部的更高层领导来主持。

王勇平:有这个说法。当时事故的救援、善后等相关工作繁多而复杂,铁道部领导需要集中精力去做好这些工作,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在举行发布会的同时,还召开了全国铁路吸取事故教训、打好安全翻身仗的电视电话会议,都凑到一起了,所以让我先去发布。

政事儿:是怎么决定谁去参加发布会的?

王勇平:我下飞机后就接到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指令,要求立即召开发布会。我立即赶去向部领导汇报,当时很多情况还没有搞清楚,我们提出来能不能稍微晚一天再开发布会?但是有关部门要求当天晚上必须开,因为当时的舆论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谣言盛行,完全可能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而且当天要开发布会的消息也传出去了,很多媒体在等候。所以当天不管晚到什么时候,发布会都要开。部领导问我开这个发布会有没有把握?我说我刚刚到,情况不掌握,我没有把握。过了一会儿,领导又问,你究竟有没有把握?我说,我没有把握,但是领导让我上,我尽力而为。

政事儿:你两次说了没把握,最后还是决定要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