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晒娃”: 孩子“搞笑”种种 绘成成长一页

12.01.2016  14:47

  扬子晚报记者 李冲

  傍晚广场遛娃,偶遇可乐哥哥,泡妹大声招呼:“我们一起玩吧,我今天不打你。”可乐热络回应:“好啊。”

  十足的肉食动物,苦口婆心规劝:“你要多吃蔬菜,这样才会长高长漂亮丫。”泡妹不为所动坚定摇头:“不用了,我现在这么高这么漂亮就够了。”#你哪来的自信#

  “上幼儿园不能迟到。” “到了幼儿园不能动手打小朋友。”“也不能动手抢小朋友玩具。”“垃圾桶里的东西不能捡回来吃。”“看动画片不能超过半小时。”“睡觉时间不能超过九点。”“……”人类社会太难混了,三岁小娃娃的破规矩就这么多,借奶浇个愁。

  泡妹迷恋贴创可贴,整天举着张创可贴追在众人屁股后头,指着老公被新鞋磨破皮的脚后跟喊:"疤疤,疤疤。"老公蹲下来指给她看:"喏,没有了,已经长好了。"她趁老公不留意,一把抠掉疤盖子,满意地指着重新开始飙血的地方继续喊:"有,有。疤疤,疤疤。"

  在朋友圈的世界里,有一群热衷于晒娃的爸妈,晒娃算是他们永远乐此不疲的事业。然而,怎样晒娃能引来众人点赞,甚至让人充满期待呢?最近,杭州80后妈妈朱莎莎独特的“晒娃”方式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哪里是晒娃,分明就是在斗智斗勇中“黑娃”呀!女儿那古灵精怪的小句子,让人深深沉醉。昨天朱莎莎对扬子晚报记者说,平时工作忙,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女儿的童年。

    “泡妹”的机智轻松完胜爸爸妈妈

  “世界这么可怕,让我们聊聊孩子。”最近,微信公众号“两个婆婆”发布了一篇文章,讲述了晒娃并获得完美称赞的唯一方式——黑!娃!其中讲述了朋友莎莎与女儿泡妹斗智斗勇的诸多小事。从去年开始,妈妈莎莎决定为泡妹画画,记录她的成长,并幽默地“黑”她。

  首先来介绍一下画面中的主人公——泡妹,她近4岁,气场强大,胃口强大,口才也强大。莎莎的画作,素材取自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小趣事加上插画,勾勒出了一个憨态可掬、无瑕天真的孩童的成长过程。

  在泡妹面临便秘难题,愁眉苦脸却玩这玩那不集中火力办正事时,妈妈一边威胁催促,再玩妈妈就啊呜一口把你吃掉,一边故作烦恼,从哪里开始吃呢?呃,屁股好了,肉多。泡妹竟然极为淡定地挪开半拉屁股:“你从我的便便开始吃好了。”

  泡妹想要指甲油、高跟鞋、滑板车,得到的答复都是“等你长大了给你买”。爸爸上完厕所没纸,让泡泡拿卷纸巾,她杵在门口:“等我长大了给你拿。”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泡妹迷恋创可贴,整天举着创可贴追在众人屁股后头,她指着爸爸被新鞋磨破皮的脚后喊“疤疤,疤疤。”爸爸蹲下来指给她看,长好了。泡妹趁爸爸不留意,一把抠掉疤盖子,得意地指着重新飙血的地方喊:“有,有。疤疤,疤疤。”(画面感太强……)

  泡妹还很幽默,善于自嘲。大家一入冬就长膘,午餐每人分了一盒寿司,妈妈告诫泡妹的同时顺便告诫自己:“每人只能吃一盒,谁做不到谁是小狗。”泡妹毫不犹豫:“我是小狗。”莎莎虚弱的意志力随即崩溃:“妈妈也是。”于是再来四盒,打包带走。

  看到这样可爱的娃,让众网友看得乐不可支,“妈妈宝宝都很可爱,真是太搞笑了,希望继续能看到这样的作品。”

   画画记录女儿成长

   也是一本珍贵人生笔记

  近日,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了这位妈妈。她名叫朱莎莎,1981年出生,在杭州的一家媒体做美编,泡妹是她的女儿,又叫泡芙妹,即将过4岁生日。泡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走在路上,泡妹常常被误认为是《爸爸去哪儿》里面的“姐姐”。

  朱莎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她已经很多年不画画了,最初给女儿画画始于无心之举,寥寥数笔,为女儿画了写实的肖像图。后来回想自己问爸爸妈妈,“我小时候发生过什么事?”爸妈都不记得了。怕自己以后也忘记,于是她就开始拿起画笔,开始为自己也为女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最初只是写实画肖像,后来逐渐与泡妹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图配文的方式记录。

  朱莎莎的画都是在下班之后画的,文字写好后,一幅插画只需要20多分钟就可以画好,她画画的频率几乎每天一篇,最初是发到自己微信上,后来朋友们很喜爱,进行了各种转载。朱莎莎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不记录下来就会忘记,自从开始为女儿画画,从心理上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另外,作品被大家喜爱,自己也无比开心。

  由于职业的特殊要求,朱莎莎每天上班时间很早,回家很晚,有段时间部门人手紧缺,她要从白天上班到晚上。早上,泡妹去上幼儿园时,自己还未醒来,晚上回家,泡妹已睡着了,连续两天俩人见不到面是常有的事,也只有周末的时候能带她玩。朱莎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最初泡妹不习惯,但小孩的适应能力太强了,她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节奏。但是自己无法兼顾到两边,为了不错过女儿的成长,很多好玩的事都是问了婆婆后,记录下来。

  朱莎莎表示,从开始画画至今,集腋成裘,没想到已经画了140多幅了,目前已有出版社联系自己出书的事。“用这种方式记录女儿成长,于我而言,也是最为可贵的人生笔记。”她说。(据扬子晚报)

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