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军训能治懒政不作为?

17.04.2015  13:27

  近日,有媒体报道,贵州黔西南推行干部“召回”制,将一些主要涉及懒政不作为的干部予以“召回”,使其接受军训等集中培训。据称,为了体现对违纪干部的惩罚,军训每天的费用须由个人自理。(4月16日央视)

  干部“召回”本是个好办法。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机关生态下,干部“召回”不啻是一记重拳,颇能警醒一些尚以“大锅饭”思维混日子的机关干部,在机关的死水中激荡起一阵微澜。但“召回”之后,对违纪干部进行军训,这样的措施却令人有些疑惑。我们不仅要问,军训能治懒政不作为?

  懒政不作为、作风懒散、纪律涣散,不是身体机能的问题,不是性格与生存状态的问题,甚至也不是思想与意识的问题,本质上,这是一种制度病。一般情况下,人的工作状态紧密依赖于工作环境及管理制度,依赖于激励制度及奖惩机制,更息息相关于所在团体的职能及定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管理机制与工作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有什么样的激励及奖惩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率;团体对自身有什么样的职能期许,就有团体中个人什么样的自我期许。机关亦复如是。所以,若慵、懒、散、漫、浮、腐六大问题普遍存在于机关工作人员身上,若“大锅饭”思维、懒政不作为成为机关常态,若机关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不是具体的某个人出了问题,而是机关工作机制、管理机制以及干部奖惩任用机制出了问题,是政府机关对自身职能及定位出现了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这种制度病。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召回军训视为一种管理、奖惩机制的突破与改革,但这仅仅是针对具体个人身体机能及生活状态的表面文章,并没有涉及制度病的根本症结。不可否认军训也可能收一时之效,但必定无法建长久之功。对于懒政不作为、自由散漫的干部,召回了、军训了,一时飒然而振作了,但一旦回到原单位、原岗位,工作还是那些工作、机制还是那些机制,环境未有稍变、生态未有稍易,一段时间之后,军训所带来的紧张感、振作感也就荡然无存了。召回军训对他们唯一的警醒,恐怕仅仅是提醒他们以后上班时干私活更隐蔽点,懒政不作为更圆滑点,与领导的关系再搞好点,仅此而已。

  进一步归纳,若军训即能治懒政不作为,若军事化的工作作风即能纠正慵、懒、散、漫、浮、腐等机关病,那么军政府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清廉高效的政府了,机关工作人员从现役或退伍军人中招募就可以建立最勤政、廉洁、高效的机关了。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对召回人员进行大招旗鼓地军训,这固然夺人眼球、颇具视觉冲击力;军训费用需个人自理,这听上去固然解气,但于真正解决问题实在无甚助益。治疗懒政不作为,纠正慵、懒、散、漫、浮、腐,需要做的一是严格执行,将现有的规章和条例落到实处,严格依法办事、以规矩管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二是制度调整,建立直指关键问题的制度,诸如严格的监督与奖惩制度,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公务人员任用机制;三是职能转变,政府调整自我定位,实现职能从管理到服务的根本转变。

  否则,放着即有的规章制度不落实、即有的法律条文不执行、明显的管理漏洞不查补,叠床架屋、别出心裁地搞军训,将机制病推到个人头上,其客观效果恐怕只能是博得几篇媒体报道、一些社会关注罢了。

  
文/岳乾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