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庆 差异化竞争 绿色化生产

06.07.2015  13:35

  “华山模式”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带来很多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解决了农地细碎化问题,促进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个问题是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头疼的一个问题。破解这个难题有很多模式,包括一些地区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所有权,把分包到户的土地进行统一整理,然后划分成适度规模的经营片区。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华山模式”是龙头企业介入,把农民组织起来,然后进行土地的整理,按照40亩一个单位划分成方。企业投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再根据农民的意愿发包给部分农户来发展农业生产。这实际上就解决了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的问题。单纯靠市场机制,交易成本太高,而且难以达成共识。有了一个外部的力量发挥第一推动力作用,这个过程就大大加快了。

  第二个启示是差异化竞争。我们所讲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指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平均承包面积的10到15倍。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是我们扶持的重点。但是我们想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让9/10或者14/15的农民转移出去,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即便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平均经营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小的。要提高农业竞争力,还是要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华山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同样是水稻,华山的水稻跟一般的水稻就不一样,应该是品牌农业,收购价比普通水稻高得多,而且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也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来的三产融合。在“华山模式”中我们看到了一产和二产有了很好的融合,如果发展旅游,实现三产融合就更好了。这是中国农业下一步走差异化竞争道路的选择。

  第三个启示是绿色化生产。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生产领域存在不少质量安全隐患。“华山模式”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龙头企业要控制它的原料安全。这实际上给我们指出了另外一种思路,要推动中国的农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龙头企业的进入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在讲“四化同步”,今后恐怕要推进“五化同步”,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上加上“绿色化”。

  第四个启示是农民就地就近进城。“华山模式”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城镇化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下一步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三个1亿人”中最难的是中西部就地就近1亿人的城镇化。“华山模式”在新型城镇化的问题上探索出了很好的路子,实现了585户、2400多人的整体搬迁进城。这里面有资金筹措的问题,也有农民如何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问题。这585户里面,最后还愿意搞农业的只有138户,其他400多户完全城镇化了。这是农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很好的探索。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一定是多元化的,模式也是多元的。“华山模式”在南方稻作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