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见闻

09.10.2014  15:53

  □王立峰 张浩 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亿服

  一栋栋廉租住房拔地而起、一条条街路翻新改造、一根根供排水管道直通民居……近年来,全省民生工作十强县同江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建设,下大力气编织涉及住房、生活、就医、就业等方面的民生保障网,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决策围着民生转 有钱可着百姓花

  “再紧不能紧百姓,再减不能减民生。”民生工程是同江市最舍得花钱的“项目”,民生支出始终占财政总支出的50%以上,每年投入10亿多元财政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市政绿化、就业创业等投入逐年加大,低保、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标准连续提高。

  “在同江,最好的楼是学校的教学楼和医院的综合楼。”同江市的离退休老干部如是说。作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同江市在教育、医疗上从来不吝惜投入,仅2013年教育支出就达1.7亿元,同比增长15.4%;医疗卫生支出1.2亿元,同比增长24.0%。10所学校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验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综合楼先后竣工投入使用,两所医院相继迈入“二甲”医院行列。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市乡村三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行药物零差价销售和城镇职工“零押金住院”诊疗服务,实现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

   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民生福祉润泽心田

  “这不,市里的主干道又拓宽了,连小巷也铺上了柏油路,公园广场建了一处又一处,我们出行和娱乐休闲都很惬意!”说起近几年的城市变化,同江市民啧啧感叹,话里话外透着自豪感。

  一月一变样,每年大变样。三年来,新建扩建城区主次干路13条,形成了五纵六横棋盘式路网格局。打造了集同高速延伸段、杏林路两条精品景观路。2014年,通江街等8条总长度5778米的主次干道改造全面铺装完成,并同步进行排水、彩板、路灯的配套建设。

  几年来,同江市先后投资建设了沿江公园、中华文化公园、俄罗斯风情园等广场公园,对近百栋旧楼进行了风貌改造。“把市区黄金地段留给市民,把最好的位置搞公园绿地。”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41%,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省级文明城、省级园林城市等一个个锦标加身,同江正在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

  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改造棚户区48.9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880套。2014年全市计划投资1.8亿元,目前已投资1.08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再使全市904户群众受益。累计铺设排水管道2.1万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相继投入使用,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撑起一片和谐天空

  “网上申请,方便快捷,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最近同江市永庆社区居民李军遇到了高兴事,在家里动一动鼠标就可申请低保。这两年他妻子和孩子先后患上严重疾病,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同江低保开始实行网上申请,很快他和孩子被纳入低保,一家人紧缩的眉头逐渐舒展。

  近年来,同江的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范围逐步拓展、标准逐年提高。目前,全市新农合参合率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和83%,基本实现了企业、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全覆盖。

  城市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社区慈善物资配送中心相继建成,新农合“六统一”、城乡低保网上申请、城镇职工“零押金住院”诊疗、老年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试点等便民利民举措相继推出,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点亮就业创业梦想 人人拥有出彩机会

  “没想到刚出校门,就得到了政府的贷款支持,实现了创业梦想。”王馨慧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同江,开办了一家家居用品商店,但由于缺少资金,经营一直捉襟见肘。适逢同江市对从事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给予重点扶持,王馨惠通过申请,成为第一批受益者。现在她的小店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还带动了两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011年以来,同江市共为像王馨惠这样的971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76万元,培育各类创业成功人数1018人,创业带动就业7438人。

  同江市多次开展春风行动、企业专场用工洽谈会等就业服务活动,仅今年就举办了多场企业专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520余人。通过引进大项目带动就业、岗位公开选聘、对俄劳务输出、开发公益岗位等多种渠道途径,全市就业形势进一步向好。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站。”燃气工程、供热管网改造等一个个新的民生工程和惠民举措正在同江逐步推进实施。(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