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其实我最懂你

03.04.2015  18:21

        同理心,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所谓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同,它更多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

        这是一个似乎老掉牙的家喻户晓的故事。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无奈,只好聘请小巧玲珑的钥匙来试试,只见弱不禁风的钥匙轻轻地钻进锁孔,轻巧地一转身,大锁就“”地一声打开了。

        粗大的铁杆不解地问:“论身体你没有我大,论体力你更是比不上我,为什么你就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小巧的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其实,每个人的心就像上了锁的大门,即便你力大如牛,如果没有同理心,仍然打不开别人紧锁的心门。无论在人际交往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解了。

        其实,同理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说,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或上司时,要多考虑一些下属和员工的利益,给员工多一些关怀和鼓励;当你是一名员工时,也应该多考虑一下老板或上司的难处,给他们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欢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也是同理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善于体察他人的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最值得大家信任。

        加班是我们职场人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夫妻之间因为加班平添了不少矛盾和烦恼。但是,学会用同理心处理诸如加班之类的问题,将使你和你的家庭、老板、上司、同事或下属等,增加相互理解,获得和谐关系。

        在职场,上司与下属关系的和谐恐怕是最重要的了。上司与下属之间其实都渴望被理解,可是,现实的情况是,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矛盾又有一大部分是由于互不理解造成的。上司认为应该这样做才对,而下属则不以为然。更糟的是,当上司与下属的意见发生冲突时,如果双方都只知道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方就多半会认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无法继续沟通下去。长此以往,上司和下属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一有意见不合,双方都会“条件反射”似地立即否定对方的意见。反之,如果上司先从下属的出发点着想,或者下属先从上司的出发点着想,双方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矛盾和冲突发生的几率肯定会降低不少,工作效率也肯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任何人都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缺乏同理心的人只会霸道、武断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反之,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则会先把自己的意见或忠告放到一旁,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当别人表达意见时,不仅要理解他的立场和感情,还要设法使对方明白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他的想法。这么做除了能表达尊重和诚意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对方充分的信任——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医生可以靠悉心倾听并获得病人的彻底信任一样。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这条永恒的成功法则适用于每一个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具有了同理心,设身处地地体察对方的立场、观点、感受、难处,那么,老板和员工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业务员与顾客之间,等等,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照顾,多一份体贴,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更加融洽、更加温馨!

        最后说说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

        一般人都可能把同理心和同情心混为一谈,但其实是两项不同的东西。

        同情心指自己对其他人或事有悲天怜人的情感,甚至愿意竭尽所能的去帮助自己所同情的人或事。譬如看到马路上有流浪狗,你可能会拿食物给它吃,这是「同情心」的表現。而同理心主要针对「人」,由自己內心出发去了解他人的心理,然后作出回应。

        例如小明拿出自己的游戏机,但隔壁的同学一直看着他的游戏机,小明理解到同学想玩他的游戏机的心理,因此借给同学玩玩,这便是具有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