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去世新闻为何频闹乌龙?

28.10.2015  10:41

  名人去世新闻为何频闹乌龙?

  27日,“著名词作家、剧作家阎肃去世”的消息,搅动大众神经,事后证明是谣言。而就在前天,一条宣称“杨坤吸毒被抓”的假消息,也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事后经澄清是一场误会。两则名人乌龙新闻背后,有些东西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昨天一早,歌手于文华在微博上爆料阎肃去世,该信息经几家门户网站转载后广泛传播,很多网友甚至在微博上点起了蜡烛以表悼念。孰料,没多久后阎肃家人出来辟谣,原来老爷子确实因病住院,但处于好转中。这令于文华及多家门户网站尴尬不已,主动站出来致歉。

  在文艺界,类似名人去世的假新闻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本应严肃对待的新闻报道却变得如此不严肃,不禁引人深思。名人去世消息,一向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抢发或独家发布一条名人去世的新闻能赚到不少阅读量、点击量。正因名人效应的存在,不少媒体往往会盯着他们的生死,以至于某一天听到风吹草动,就不分真假,争相转发假消息。从金庸到洪金宝、成龙,从小沈阳到姜文,近年来“被死亡”的名人着实不少,阎肃老爷子这次算是“躺枪”。

  诚然,名人去世是重大消息,媒体力争在第一时间抢发也无可厚非。但事到临头,有些公共媒体往往处理得极不严肃,毫无新闻专业精神可言。比如,他们采用的消息,往往来源于并不可靠的自媒体,如个人的微博、微信发布的信息。而为了抢时间,一些公共媒体的官微也根本不加核实、甄辨,就加以转发,并点上蜡烛送上“一路走好”的祝福语,实在是荒谬至极,且丧失了追求真实的新闻基本节操。在今天自媒体泛滥的时代,公共媒体随意转发自媒体消息已成为“习惯”,很容易转发假新闻,闹出令人尴尬的乌龙。

  媒体不是文字的搬运工,在新闻与公众“见面”之前,对信息真实性的核实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如果一味盯着名人的生死,却又不对信息进行核实,等到失信于人,媒体变成“狼来了”的主人公,则是自己搬石头砸脚,堵了自己的前路。不管是多大的媒体,一旦丧失了公信力,就等于丧失了生命力,假新闻恰恰有损媒体的公信力。倘若能吸取此次事件的教训,避免再闹名人去世的乌龙新闻,对媒体同行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

编辑:李笑然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