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追捧“青春电影”

21.12.2014  13:41

  据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专电(记者曹婷)“看完《匆匆那年》,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电影里的还珠格格、篮球场、考试失利,这些几乎包含我对那段时间的所有印象,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王宏说。

  最近一部根据九夜茴小说改编的电影《匆匆那年》,讲述了性格各异却充满活力的5个年轻人之间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记忆和友情。电影上映11天票房突破4.5亿,微博上《匆匆那年》24个话题累计阅读量约24.83亿,包揽各种榜单冠军。

  除此之外,2014年同类题材上映的还有《同桌的你》《小时代3》《后会无期》等,其中《后会无期》票房近7亿,《小时代3》首映当天就创下了1亿票房的成绩。

  今年刚满30岁的王宏说,比起《匆匆那年》,自己更喜欢《同桌的你》, “每个上学的阶段都有同桌,我高中时几个同桌都成了好朋友,对这个自己感触最深。

  “还算喜欢青春题材的电影,看到这类的影讯会主动关注一段时间。”就职于上海某公司26岁的张洁说。

  以青春时期的爱情、友情和梦想等为基调的青春题材电影,尤其以“80后”年轻人为主,在中国受到观众追捧。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段回不去的青葱岁月,电影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张洁说,自己一个人静静地观看,静静地回忆,这种感觉很好。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黄少华说,面对高速运转的社会,人们的吃喝用等不断被翻新替代,关于“80后”的记忆慢慢消失,变成这个群体的独特生活,人们渴望一个稳定的心态和群体归属感,“青春类题材电影营造的亲切感,能帮助他们找到群体归属和认同感。”(完)(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