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吕敬一:扎根海岛20年 守卫祖国东大门

28.01.2016  20:14

  20年前,东北小伙儿吕敬一怀揣着“好男儿要当兵”的志向,离开家乡,来到椒江大陈岛当了一名雷达兵。20年来,他一直坚守海岛,以岛为家,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谱写了一曲革命军人无私奉献、卫国戍边的忠诚赞歌。

  1996年4月,吕敬一从新兵连分配到海军雷达兵某旅情报中心站,开始了戍守海岛的军旅生涯。从进岛第一天起,吕敬一就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周找一个对手,比不赢不罢手。为此,他每天早上4点到晚上23点都窝在训练室练习,不断缩小与战友的差距,最终超越;为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他每天第一个到模拟器训练室、最后一个离开,吃饭、走路、聊天,甚至睡梦中都在琢磨练习;识别信号,他精细调试分析,然后根据不同飞机机型架次,找出每一个点、每一架飞机信号的微小差异,对比历年数据一点点地积累。

  凭着这股劲头,当兵第二年,他就在全旅雷达专业技能比武中取得了笔试和实操双第一,先后40余次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夺得金牌。4次荣立三等功,7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5次获嘉奖……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雷达旅士官吕敬一作为海军唯一获奖者,以首届卫国戍边英模的身份,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初冬,深夜,有着“东海明珠”之称的某海岛海风呼啸,扎根海岛雷达站多年,吕敬一练就了一双“千里眼”。值班室里,显示屏上各种颜色标注的符号不停地跳跃变化。东海舰队某雷达旅高级士官吕敬一端坐电脑前,辨析着每一个可疑目标,警惕地守卫着由电波构筑的祖国“东大门”。一次值班,雷达上出现一个时隐时现的小亮点。吕敬一凭借丰富经验,果断判定这是某国高空无人侦察机。经查证,他的判断完全正确,且上报数据与查实的飞行方位和高度完全一致。

  吕敬一累计上报空情30余万批次,没有发生一起错报漏报迟报;参与重大演习演练空情保障100余次,成功处置异常空情近30次。与这组数据对应的,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组织上先后3次征询他是否想出岛,但即使面对巨大的家庭困难,他也没有退缩;当了17年班长,代理分队长15年,吕敬一始终以身作则当好排头兵。台风来袭时,第一个冲上去冒险加固雷达装备的肯定是他……

  雷达兵的测报,首要口齿清晰、快速准确地报出每一个空中目标的方位坐标。因此,练口齿、报空情,是吕敬一和战士们每天的必修课。二十年如一日,吕敬一每天都要花五个小时进行测报训练。经验丰富的吕敬一,还是雷达分队的教员,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雷达分队冒出了许多尖子兵。

  吕敬一所在的雷达站是东海前沿的大型警戒雷达站,战备任务繁重,由于防空战备要保持雷达24小时不间断开机,操作员只能采取轮班制,两天才能睡一个完整觉。因为部队驻扎在高山海岛,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还不时会遇上断电、台风等情况,20年来,战友们走了一茬又一茬,而吕敬一也有五次离开的机会,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守。

  作为椒江大陈岛92602部队62雷达分队二级军士长的吕敬一说:“如果部队需要,我想我把这身军装穿到最后,穿一辈子,我想作为普通一兵,我想为祖国的东大门站好岗、放好哨。”

  20年时间,海岛不再荒凉破败,吕敬一也不再是最初那个一坐船就晕的东北汉子。他的解释是,时间让自己习惯了:习惯了因雷达辐射造成的过早脱发,习惯了1.2米宽的木板床和狭小空间内的烟味、汗臭味,习惯了下雨天膝盖关节的隐隐刺痛……

  当兵20年,吕敬一就像海岛上的一棵小小草,默默地将根深深扎进这弹丸之地,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谱写着自己的奉献之歌。

  名如其人。偏僻海岛,平凡岗位,勇士虽寂寞,但为党为国的信念未曾动摇;战位虽微小,却与打赢大业紧紧相连。20年如一日,吕敬一用30余万批次空情无一错报漏报迟报的成绩,诠释了一名雷达兵的执著与精武,体现了一名普通战士的忠诚与担当。

编辑: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