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带动冷词热用 丰富词汇从触摸经典开始

04.08.2014  12:01

  近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不断攀升,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而近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启动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也不断升温,似与高温天气相呼应。作为第二期焐热词汇,“搴芳”的网络热度已升至“33度”,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多万。

  焐热行动每周精选推出一个节目中出现的“冰封词汇”,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葳蕤”、“搴芳”和“翊赞”纷纷亮相,成为主角。阅读、转发、敲击、造句,参与方式的零门槛引发了新一轮用语时尚。

  焐热行动将一些冰封在古籍里的词汇展现出来,虽然不是要人们有意学习生僻词,却给人们带来了如何丰富词汇量的思考。

   词库告急:词到用时方恨少

  对于“葳蕤(weī ruí)”、“搴(qiān)芳”、“翊(yì)赞”这些冷僻词汇,不少人表示没有接触过。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葳蕤”这个词出现在高中课本中的《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在信息时代,网络流行用语成为宠儿,“你造吗”、“么么哒”成为许多“80后”、“90后”、“00后”活跃谈话气氛的常用语。在创造和传播不断出新的网络词汇的同时,他们也呈现出语言运用的单调化倾向。

  小林是一名新闻专业的“90后”在校大学生,平时喜欢用网络流行用语。她觉得自己在写作、交流时经常感觉词穷,词不达意。“比如,我昨天想跟朋友说‘我鬼使神差地买了一双诡异的鞋’,当时就是想不起‘鬼使神差’这个词,只好用‘莫名其妙’代替,后来才顿悟。”她说。

  小廖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拼文案、写策划成为她的家常便饭。“写文案的时候,想写得高大上一点,但是常常找不到理想的词,最后只好用通俗的语言代替,却削弱了我要的那种表达效果。”她说。

  针对时下年轻人存在的这些现象,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唐兴全说:“当下快餐式、碎片化阅读盛行,人们将大量时间集中于网络媒体,比如时事短讯、社交网络中的转帖等,缺少对经典著作、文献的耐心品味。活跃于社交网络的年轻人喜欢看微博、发微信、读段子,词汇量匮乏、用词单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1]  [2]  下一页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