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号冠名"让铁路市场化提速
近日,陆续有福建网友爆料称,原来的“和谐号”动车组陆续更名,有的变成了“中国联通号”,大呼“神奇”。记者11日从铁路部门获悉,动车组被冠名确有其事,这是铁路部门为推进走向市场的创新举措。(7月14日人民网)
在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成熟的今天,冠名权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走进市场。从体育场包厢到大学教学楼,从电视报纸栏目到文化体育赛事,企业取得公共性场所或活动的冠名权已不是新鲜事物。企业取得这些公共资源的冠名权,借以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此举既是取得良好广告效应的手段,同样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鞭策。包括动车在内的公共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人气,更在广大民众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在企业取得冠名权之后,随着公共视角的增加,定会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能促使企业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有些人可能会有担心,铁路部门将列车以此种方式“转让”给企业后,是否会出现转“价”给消费者的现象。或许,人们的担忧有些多余。至少在这则新闻里,我们并没看到任何有关“和谐号”被“卖”的字眼。
事实上,火车票价已经19年未涨价,而同行的公路、航空客运却在实时提高票价。网上有一组数据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从北京到呼和浩特的大巴车票票价是149元,而从北京到呼和浩特火车票从72元到91元不等;武汉到长沙汽车票是135元,而同样武汉到长沙的火车硬座票价是54元,硬卧下铺才107元,两者相差甚远,更不用说和机票价对比。
铁路实施政企分开改革,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市场,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从铁路的财务状况看,寻找新的利润来源无可非议。今年一季度,铁总税后利润为亏损59.28亿元,负债总额3.27万亿元。分解到各地方铁路部门,都会感受到压力。只要按照市场规律行事,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开放部分列车冠名权也无不可。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列车冠名无疑对于推动品牌效应是明智之举。因为列车是国内外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出差公干、采购代理等各行各业人士最易聚集,沟通和交流的场所,地域跨度大、广告受众面广。但是,作为企业,在提高知名度和盈利的同时应该更好的回馈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作者:王春晓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