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智慧·高效——从农交会看现代农业发展
新华网青岛10月27日电题:品牌·智慧·高效——从农交会看现代农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苏万明
春华秋实,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日前,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各地的新奇优特农产品“济济一堂”。今年的农交会有哪些新鲜货?传说中的“智慧农业”有多聪明?现代农业有哪些新趋势?记者在农交会上一探究竟。
品牌+可追溯:舌尖安全更有保证
香气浓郁的九三集团的豆浆粉、在法国获奖的“西夏王”外交使节系列葡萄酒、北大荒有机杂粮、上饶土蜂蜜、洪湖生态甲鱼……在农垦展团的展台前,很多参展商、贸易商纷纷前来洽谈、购买。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质量安全处副处长叶亚芝告诉记者,近年来,农垦大力推动品牌和可追溯体系的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交会展示的产品中,很多产品都实现了可追溯,比如洪湖生态甲鱼,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产品二维码,包括养殖信息、生产公司名称等内容就会出现。
舌尖上的安全是百姓非常关心的话题。在本届农交会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几乎占据所有展台,受到参展商和百姓追捧。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5.9%、99.4%和93.1%。今后将推进标准化种植养殖,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提升基层检测和监管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更聪明
在农业信息化展区,“隐藏”在模拟麦田间的传感器“机器人”和空中的无人机引起很多观众驻足观看。据了解,传感器可以感知田间和空气中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将信息传到卫星再回传到无人机,无人机就自动实施喷药等作业,不仅节省人工,而且更加精确、环保。
农业信息化是本届农交会的亮点。在“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展台前,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农业物联网负责人黄祖军介绍了农作物从种到收再到销售的全过程,包括田间智慧种植、运用GP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农机“智能收获”、全程食品安全可追溯、消费者网上“点菜下单”等。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原本乡土的农业开始时尚起来,信息化不仅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也深刻改变着农产品消费方式。据统计,我国已筛选出310项农业物联网成果,涉及农作物“四情”监测、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机作业调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产品电商年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要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
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更活跃
周至猕猴桃、脆甜的铜川苹果、香糯的榆林定边马铃薯、安康生态富硒农产品……记者从陕西名特优农产品推介会上解到,这些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主要是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他们积极拓展市场,成为最活跃的参展主体。
“以前农民是按自己的经验种苹果,现在通过合作社推广施用有机肥等生态种植技术,苹果水分大、甜度高。”沂源红SOD苹果的参展商、山东省沂源县新科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伟告诉记者,沂源红苹果每斤10元左右,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据了解,目前我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已达121万家,有家庭农场87.7万家,龙头企业12万多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一起,构成了农业生产多层次的经营服务体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晓山说,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完)(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