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九中高考二模评题:历史
历史在主干知识基础上创新
教师简介
荣井芝:哈九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二模历史试题在试题结构、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都与高考保持一致,符合考试大纲要求,考点明晰,重点突出,在注重主干知识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题型稳定考查全面
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型来看,按照高考顺序展开——古代、近代、现代,先中国、后世界。
选择题方面,考查的知识分布,中国古代(24题、25题、26题、27题)、中国近代(28题、29题)、中国现代(31题)、世界古代(32题)、世界近代(33题、34题)、世界现代(35题),对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都有涉及。材料新颖,别出心裁,对知识和课本的变式较大,但直击考点,紧抓考纲。需要考生回归知识点的源头去思考辨析。针对材料的选项设置迷惑性大,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内容都是历史主干知识,部分为往年常考知识点。
非选择题方面,题型涉及概括变化并分析原因类(第40题第一问)、评析特点类(第40题第二问)、评述类(第41题)、比较异同类(第45题第一问)、评价作用类(第45题第二问)、概括观点类(第48题)等。
非选择题有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历史试题不再单一地围绕学科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更多地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本次模拟试题模仿高考,在彰显各学科特色时,还洋溢浓厚的时代气息。
第40题之所以选择考查丝绸之路,是基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本题运用文字史料、历史地图和表格三种方式相结合,从小切口到大跨度,从中国古代贸易到近代西方乃至世界性贸易的变化,隐性考查学生在全球史观下把握和学习历史,并能在学习过程中纵向和横向均能熟练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与时政热点相呼应,同时凸显历史学科特色。
由于高考第41题属于新题型,跳跃性比较大。所以本次试题以图示的形式,以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世界近现代政治经济的整体把握能力,内容上既注重历史知识的重点,紧抓考纲,立足于教材,同时对学生整体知识体系以及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的素养有较高的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历史思维能力。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