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综合治疗全景 共攀精准医学高峰 大咖云集哈尔滨:共议肿瘤规范与精准治疗
2016年8月19-20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专家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哈尔滨站)暨第二届黑龙江省医学会化疗分会学术研讨会联袂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盛会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化疗分会联合主办,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承办。大会旨在展示肿瘤多学科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为肿瘤防治献计献策。
本次盛会以“肿瘤的规范与精准治疗——从基础到实践”为主题,广邀国内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肿瘤学界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和学术演讲。大会邀请到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秦叔逵教授,上海天佑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秘书长李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王理伟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凯教授等多位业界大咖,就常见肿瘤、高发肿瘤的综合治疗、放疗和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新药研究、营养支持及多学科协作进展等领域做了多场精彩的专题报告。
作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恶性肿瘤极大地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双双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每年平均约有150万人新患癌症,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癌症。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将持续上升,其严峻的现状已引起社会各界及专业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
在本次学术大会上,秦叔逵教授受邀做了《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策略及其进展》的演讲。秦教授提出救治晚期肝癌病人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从抗病毒、保肝利胆等基础肝病着眼,肝细胞癌的特点是两类疾病同时存在,它们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在诊治和研究时,需要全面考虑;二是分子靶向治疗,目前的标准用药是索拉非尼,而最近瑞戈非尼在二线治疗方面亦取得成功,有望加入分子靶向用药“方阵”。三是含有奥沙利铂方案的系统化疗;四是免疫治疗,免疫抑制剂在抗击肝癌中取得了越来越大作用。
李进教授围绕《2016肠癌治疗新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就刚刚结束的ASCO、ESMO结直肠癌辅助治疗策略、结直肠癌内科治疗进展和晚期结直肠癌治疗进展,予以深入剖析。李凯教授汇报的题目是《抗血管生成在肺癌中的挑战》,介绍了血管靶向治疗的基础和实践,并探讨了血管靶向治疗的前景和今后的拓展方向。
王理伟教授就《胰腺癌精准治疗》的话题和数百位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他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不同部位的肿瘤,可能具有相同的分子变异。这对传统的基于肿瘤发生部位的方法提出了挑战,即“同病未必同治,异病也可同治”,因此针对病人的精准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王理伟还提出“伞式研究“观念”,就是将不同的靶点检测在同一时间里完成,根据不同的靶基因分配到不同的精准靶向药物。此方法可提高精准用药的效率,让患者尽早接受个体化的精准靶向治疗。
本次大会执行主席、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化疗分会主任委员、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白玉贤教授评价指出,以上学界大咖们密切关注世界肿瘤学术前沿进展,讲题均紧扣时代脉搏,在倡导肿瘤的规范与精准治疗的同时,引领与会者从基础研究的神秘穿越时空,轻松着陆于临床实践,受到了听众们的极大好评。通过对肿瘤治疗的热点和难点展开的精彩讨论,将有助于促进全省及东北地区肿瘤防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下一步,学会组织还将对广大群众加强卫生宣教力度,督促百姓改善饮食结构、鼓励身体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针对各种可控的肿瘤发病因素,建立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法,以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及控制率。
另据了解,本次大会期间,还成立了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化学治疗分会委员会胃癌学组、肠癌学组和青年专业委员会,此举既使肿瘤治疗得到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各专项的交叉与融合。
刘磊 刘锐 隋红 衣晓峰 供稿
延伸阅读一 肿瘤精准用药的时代进展
白玉贤教授介绍说,精准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精准治疗的实质内容是将个体疾病的遗传学信息用于指导其治疗。精准治疗的优势在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晚期结直肠癌为例,在过去20年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从5-氟尿嘧啶联合四氢叶酸到目前靶向药物的联手出击,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从12月左右,提升到2年甚至超过30个月。打比方来形容:5-氟尿嘧啶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青铜时代”;伊立替康、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的应用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铁器时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应用,分别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而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则将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带进了“信息时代”。
延伸阅读二 专家指出:肿瘤靶向治疗需要个体化
43岁的吴先生,2年前因患结肠腺癌接受了结肠癌根治术,但2年后他的肝脏发生了多发转移。通过互联网,吴先生得知目前晚期结肠癌有种新的医治方法,即靶向治疗,吴先生因此对医生提出单纯使用靶向药物,不想再做化疗。对此,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白玉贤教授分析指出:像吴先生这样的病人,应考虑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放弃化疗可能会延误病情。
白主任说,对很多人,特别是恶性肿瘤病人而言,靶向药物的应运而生,确实给病人带来新的希望和愿景。目前肿瘤临床已进入精准医疗的时代,而精准医学的实质内容是将个体疾病的遗传学信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精准治疗的优势在遏制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的进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患者接受靶向用药之前,需要对靶向药物针对的靶向基因,开展基因检测。当然,也有一些靶向药物,是“广谱”的靶向药物,并不需要基因检测。像吴先生这样的案例,单纯地给予靶向药是不够的,还要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使之达到“1+1大于2”的疗效。这样在阶段性的用药后进行复查,如果病情控制得比较理想,还可以加入其它的疗法,如射频消融、手术、放疗或介入技术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靶向治疗”呢?白玉贤主任通俗地解释: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化疗药物。当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并相互结合发挥药效,促使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的死亡,而不会殃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导弹”。有些靶向药物可以单独使用,即能够达到很好效果,例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易瑞沙、特罗凯,治疗晚期肝癌的多吉美。还有一些靶向药物需要和化疗联合,才能达到很好疗效,如血管靶向药物贝伐单抗,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大多数靶向药物需要先进行基因检测,之后根据基因型选择最佳药物,由于基因型的差异,同病未必同治,异病也可同治。
在这里,白主任特别强调指出,肿瘤病人要想取得好的临床效果,必须注重规范化、精确化,不能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吴先生,盲目认为最新的就是最好的。白玉贤主任的忠告是,规范化是肿瘤治疗合理化、系统化的前提,也是肿瘤治疗科学的具体化;换言之,在肿瘤治疗和评价过程中,均要依据公认的标准。而不规范的治疗,势必降低疗效和错过最佳缓解期,甚至造成耐药情况的发生。
白玉贤 主任简介
现任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肿瘤内科主任,临床药理基地内科专业负责人;兼任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白玉贤主任从事肿瘤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化疗及生物靶向制剂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科研。 近5年参加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60余项,其中在研项目30余项, 发表临床成果文章15篇。截止2016年,已 有6项论文发在了 国际权威的《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该杂志的SCI影响因子为18.0。同时 承担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自2004年开展光动力疗法及射频透热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自2007年起 被聘请为专家组成员,参加我国胃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的制定,同时参与国家卫计委胃癌、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的制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