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管出“重典”冰城“颜值”升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李天池)路面无积尘,树木修剪有形,城市管理效果赏心悦目。中俄博览会期间,哈尔滨市整洁靓丽的城市环境让参会的国内外嘉宾眼前一亮。这些效果得益于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局近年来制定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记者从哈尔滨市城管局获悉,为了迎接中俄博览会,该局启动实施了“街路大清洗”行动,“百条达标街巷”、“百个示范庭院”创建活动和环卫设施全面清洗消杀工作,使得城市环境容貌和卫生质量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准。
记者日前在香坊区华山路上看到,3台水冲洗车辆正在作业。在一台水冲洗车前,一名环卫工人拿着喷枪,正在对人行道进行水冲洗。经过水冲洗的地方,路面显得格外干净。而目前全市水冲洗频次已经从以往的全天3次,提升到现在的4~5次。在道里区经纬街一处居民庭院内,环卫工人正在对居民垃圾箱进行喷药消杀,随后他们又对院内进行水冲洗。居民黄大爷说:“今年我们院里垃圾桶始终没有异味,地面也是少见尘土。”在哈尔滨,城市管理作业方式的转变给城市形象和民生质量带来的提升比比皆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过去城市道路出现了小面积破损,路桥部门采取的办法往往是等到破损面积足够大,或者是破损部位比较多的时候,再集中时间、集中物料、集中设备进行集中修补。这种方式虽然在“经济账”上比较划算,但是算一算“社会账”却显得“得不偿失”,集中修补导致长时间“晾坑”,不仅影响行人、车辆通行,而且成为城市容貌的“疮疤”。
为此,哈尔滨市城管局坚持“碎修碎补”,而这意味着“见坑就修、见破就补”,当日发现,连夜修补完毕,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人车通行和城市容貌的影响,社会成本大大降低。而像这种城市管理作业方式方法完善的例子还有许多。
哈尔滨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后,城市管理领域如何固化创城成果?哈尔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目前已逐步建立起‘大城管’机制、‘晨检、日巡、夜查’、12319市民诉求、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城调队社会调查与专业管理考核评价相结合的‘3+1监督考评机制’等‘十项长效机制’来完善城市管理体系。”
据悉,哈尔滨市在全市城管系统大力推行“全方位、全口径、全概念”的管理理念,强化“迎检意识、提标意识、治本意识、问责意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和部门统筹,完善“大城管”运行体系和精细化管理工作格局,使得哈尔滨市城管局与横向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系沟通更加顺畅,问题的解决效率明显提升。为执行“晨检”制度,每天由一名该局班子成员带队,早6时出发巡视,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晨检”制度不仅作为常态化工作机制长期坚持下来,而且已经拓展到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并已经逐步发展成了“晨检、日巡、夜查”的全天候工作措施,成为了整个城管系统雷打不动的工作时间表。“3+1监督考评机制”则通过引入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调查,以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引领各区、各部门找准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在各区、各部门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良好局面。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