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哈尔滨建成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应用服务示范基地
大数据既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新要素的集中体现。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以大数据为主导的信息化浪潮正成为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引领社会管理变革的利器。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已成为世界打造经济社会升级版的重要抓手。
日前,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编写了《抢抓大数据战略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哈尔滨应加快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和大数据标准制定,大规模、集约化、创造性地运用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大数据系统,推动哈尔滨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大数据技术创新能力和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把哈尔滨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以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大数据应用,以大数据应用带动大数据发展,以大数据发展促进社会创新。
重点打造“一走廊、三基地、四中心”大数据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云谷”大数据基地、“云飞扬”大数据基地、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大数据基地
委员建议,应以哈尔滨新区为纵向轴,打造哈尔滨“大数据走廊”。重点建设哈南新区的“云谷”大数据基地、高新区的“云飞扬”大数据基地和利民开发区的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大数据基地,并在“云谷”建设大数据产业制造中心,在高新区的“云飞扬”建设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产业展示中心,在利民开发区的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国际空间数据加工中心。
哈尔滨“大数据走廊”应以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为重要依托,推动实现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管理平台的统一,网络、存储、计算、系统等软硬件资源平台的统一和“一站办理、一网连通、一号服务、一卡通行”等服务资源平台的统一。同时积极引进在国内外影响力大、知名度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哈尔滨新区,带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
2 拓展两大数据应用领域 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推动电子政务及信息资源共享,挖掘“智慧哈尔滨”潜力
委员建议,应继续实施和完善党委、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工程以及“金”字工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加快全市数据中心、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建设,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和市场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梳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建设覆盖全市的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推进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
应打造“一个云中心、一个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平台、六大应用平台、一套标准体系,一套管理体系”。开展以“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和民生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依托车辆、商品和人员流动建设物联网应用平台,围绕医疗、交通、教育、社保、食品安全等领域,推进民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科学设计构建包括数据云中心、指挥平台、业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城市管理工作体系,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促进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等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
3 实施五大计划 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计划、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产业配套升级计划和大企业培育、大项目带动计划
委员建议,哈尔滨应实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计划,推动大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整合和深加工,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生产性信息服务业,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计划,支持建立和引进大数据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机构,组建创业团队,在产品、市场及产业链分析研究等领域重点实施一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以大数据领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鼓励在哈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人才;实施产业配套升级计划,在大数据基地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服务外包,推动大数据产业实现本地配套;实施大企业培育和大项目带动计划,采取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企业上市等综合措施,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落户冰城,构建大数据产业体系。
4 夯实五大数据工程 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工程、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数据资源集聚加速工程、核心产业载体发展工程、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委员建议,哈尔滨应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工程,推进全市通信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和网络通信能力优化,加快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和信息存储中心;夯实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加强招商引资和本地优秀企业培育,在电子信息制造产品、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全面带动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夯实数据资源集聚加速工程,建设哈尔滨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市政务、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建设数据资源灾备中心,不断完善数据资源建设机制,提升数据资源集聚和管理水平;夯实核心产业载体发展工程,开展大数据基地建设,加快提升大数据基地服务能力,带动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夯实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程,探索完善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管理规则、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提高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5 构建八大数据平台 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A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
建立统一的全市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引导财政资金支持的信息化项目优先考虑和利用统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进行部署,逐步推进相关政府部门现有信息系统向平台迁移。梳理、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及共享需求,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推进数据共享,推动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建立,向社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管理与服务。
B 诚信建设 征信哈尔滨云服务平台
以哈尔滨新区的科技创新城为主要载体,打造大数据征信平台,搭建信用信息资源库、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信用应用平台和信用展示平台。通过门户网站和手机APP,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哈尔滨”。围绕政府、企业、居民“三大诚信主体”,通过实施 “诚信卡”工程、企业“红黑榜”工程、公务员诚信档案和政府信用评估工程,构建大数据诚信生态系统。
C 互联网+工业 互联网+工业云服务平台
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哈南工业新城工业行业开展云计算应用创新试点。推动大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信息系统,建设互联网+工业云服务平台,面向食品、装备制造和国防工业等行业提供云计算服务。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提供工业设计、工艺设计、产品研发、企业管理等云服务。整合工商、税务、工信等行业机构及中小企业的数据,搭建企业间数据资源交换体系,提供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运营管理服务。
D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
集合全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流通环节中全国主要食品企业、全市主要餐饮企业的数据资源,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库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云平台,创新构建全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媒体监督、消费者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促进食品健康消费,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E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
整合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运输企业、消费者、电商等方面数据,实现电子商务运行“一站化”。为中小企业和“淘宝村”建设提供信息发布、商务代理、网络支付、融资担保和技术支持等服务。支持支柱产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等领域的普及和深化。鼓励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利用大数据资源开展互联网金融、移动电子商务等业务。
F 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云服务平台
整合商品信息、交通路网、货物运输、货物周转等行业数据,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整合物流行业管理、电子口岸、危险品流通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等业务,建立仓储管理、业务协同、订单管理、运输管理系统,实行统一服务认证,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统一窗口,开展市场需求信息查询、市场供给信息查询、业务运作管理咨询等服务。
G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
整合旅游、建设、文化、交通、公安等部门和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单位的数据资源,以及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数据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跨地区、跨景区的旅游数据资源交换体系。提供游客、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管理信息服务,提升景点旅游信息、建设、地貌、民族文化等信息整合程度和创新业态服务水平,提升个性化旅游体验。
H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云服务平台
统筹全市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及管理部门的数据资源,整合公安、城管、交通、气象、铁路、民航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系统,开展针对车辆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即时更新的运行平台,提供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智能导航等服务,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新闻链接
哈尔滨大数据发展现状
●2012年哈尔滨出台《哈尔滨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将云计算作为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突破口,以哈南工业新城和科技创新城为主要载体,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国家级重要云计算产业基地之一”的发展思路。
●2014年 哈尔滨被列为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
●到2018年 总投资32.2亿元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香港名气通等云数据中心将在哈尔滨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
哈尔滨大数据应用情况
2012年,哈尔滨启动云计算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哈尔滨市已建立人口和法人信息共享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化行政审批系统;公安的户籍与车辆、城管的城市部件、交通的导航、民政的低保人员与婚姻事项、人社的五险、房产的产权证、市场监管的组织机构代码和企业登记以及环保的环境监测等主要政务数据已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水、电、气等社会公用部门也建立了信息系统,汇聚了大量的市民和企业使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