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升级陆海空通道结构
哈尔滨日报讯 当前,中俄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2014年,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这为哈尔滨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日前,市政协围绕“抓住战略机遇 完善服务功能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这一议题进行调研,并形成《关于哈尔滨市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调研报告》,提出要把“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为哈尔滨市产业集聚和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积极推进申建综保区、自贸区
《调研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集口岸功能、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商品展示和商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保税区,对哈尔滨建立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意义重大。市政协常委、哈尔滨企业管理培训中心教授于志平认为,申建综合保税区和对俄合作自贸区将为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带来最直接的支持。
去年12月,海关总署启动了哈尔滨综保区联审程序。目前,九部委征询意见已全部反馈海关总署,将正式发文会签九部委后报国务院审批。据了解,哈市综保区位于香坊区东部、对俄出口加工区内,规划面积3.29平方公里,毗邻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哈尔滨内陆港。今年5月,哈尔滨市成立了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招商工作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推进项目招商工作。目前,已有重点项目8个、在谈项目26个、项目线索37个。
《调研报告》还指出,要借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经验,尽快健全综合保税区、经济总量和地方特色三大自贸区审批要素,发挥独特地缘优势,主打对俄特色牌,采用优势互补、打捆申报的方式,创建哈尔滨与抚远、同江、绥芬河、黑河、满洲里等重点口岸城市呈扇形分布的互联互通机制,组建对俄合作大自贸区格局。据了解,哈尔滨市坚持综保区和自贸区同步谋划,正加快推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俄自贸区规划申报工作。
优化升级陆、海、空通道结构
《调研报告》认为,地缘和通道是哈尔滨市对俄经贸合作的独特优势,但以往更多强调对俄出口加工基地的作用,大通道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哈尔滨市对俄中心城市的物流仓储和集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市政协委员、哈尔滨商业大学实践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鲁啸军认为,哈尔滨市应加快铁路、公路等陆路通道建设,优化航空通道结构,尽快打通海路通道,实现跨境物流大通道的常态化运营。
据悉,2013年,哈尔滨市开通全国首条对俄电商货运专机——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线路,即将开辟哈尔滨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新西伯利亚等地货运航线,形成哈尔滨一点辐射俄罗斯多地的航空网络运输格局。哈欧货运专列已于今年6月中旬开通。目前,哈尔滨市已与铁路、海关和邮政等部门,就国际列车运邮条件、海关通关和运递时限等相关工作达成初步意见。近期,市政府将邀请俄邮政总公司、俄铁总公司来访,并协商签约合作协议,争取早日启动该铁路货运项目。
市政协经济界别第一小组建议,哈尔滨市应在现有基础上,建设物流信息网、引进国际一流物流企业和人才、建立国际物流生活服务区,为国际贸易货运物流提供高效顺畅的国际大通道。目前,哈尔滨市已启动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基地项目选址、土地指标调整和概念规划方案设计等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一个联通俄罗斯、东北亚、北美的国际化跨境电商物流基地正蓄势待发。
培育支持对俄高端产业基地
《调研报告》指出,哈尔滨市工业结构与俄罗斯远东趋同,互补性较低,对俄出口商品以机电、农副产品、轻纺、医药为主,在能源、资源、矿产等俄罗斯优势产业方面缺少深度交流合作。
平房区政协主席王平认为,只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科技产业等优势行业方面开展对俄合作,才能真正发挥哈尔滨市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用。市政协委员、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院长王晓红建议,哈尔滨市应建立国家级中俄科技合作信息中心,支持科技合作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建设对俄科技交流与合作人才队伍,重点加强与俄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合作和成果产业化。
目前,哈尔滨市积极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开展对俄合作,奥瑞德、博实、东大高新等公司产品均已出口俄罗斯;建设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对俄合作孵化区,现已入驻企业22家、项目32项。在国家火炬国际化联盟的支持下,哈尔滨市实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采购服务中心项目,对俄高新技术产值已由2005年的0.7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20亿元。
市政协委员、市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夏焕新认为,从哈尔滨市对俄合作水平、迫切需求来看,当前重点应是研究俄罗斯在“超前发展区”中确定的大项目,以进一步扩展对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在多个领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调研报告》鼓励哈尔滨市企业在阿穆尔州开展物流业务,在堪察加州开展农业、港口工业、旅游休闲、航空运输业务,在楚科奇州开展煤炭开采和出口业务,在滨海边疆区开展生猪饲养和大豆深加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