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争做通航制造排头兵

09.10.2017  01:35

  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的六大主机厂之一,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创新发展后已具备自主研发直升机、通用飞机、特种飞行器和复合材料结构大部件的能力,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产品研发格局,并有部分专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累计交付各类直升机、飞机2500余架,为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五年来,航空工业哈飞的销售收入由61.7亿元增长至98.2亿元,利润总额实现147.8%的增幅,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强。

  近两年,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不断书写新辉煌:2016年12月20日,与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制的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AC352成功首飞,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民用直升机7吨级谱系空白;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其主起落架舱门工作包、前起落架舱门工作包、翼身整流罩工作包和垂直尾翼工作包4个大部件均由航空工业哈飞制造;2017年5月18日,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首飞成功,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首款出口型专用武装直升机……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次次空白的填补,航空工业哈飞的“品牌”在航空领域越叫越响,无论是自主研制、联合研制亦或是参与制造,都彰显了哈飞强大的制造优势和研发能力。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哈飞就开始了通航产品的研发制造,先后推出了直5、‘松花江一号’游览机、运11等通航产品。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又先后推出了运12固定翼系列飞机和直9系列直升机,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农林作业、旅游观光、地质勘探等领域。”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继超介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航空工业哈飞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获得国际适航当局认可的设计保证体系、生产制造体系、适航与质量保障体系和客户支援体系,带动了以中国飞龙公司为代表的通航运营以及航空配套企业的发展,在产品研发制造、通航运营、机场管理、飞行培训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谈到最初航空工业哈飞在通航领域的发展,张继超说:“虽然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通航产品研发制造体系,但面对公务航空、私人航空、紧急救护、工业航空等领域存在的巨大增长潜力,我们在市场形势分析、辨识用户需求、创造用户需求等方面,还不够积极主动,市场响应能力不强,产品卖点不突出,无法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而且我们习惯于关注产品的技术成功,对产品的商业成功却关注不够。

  发扬优势补短板。为抓住通航制造业难得的历史机遇、良好的政策机遇,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分得一杯羹,航空工业哈飞选择了转变思想观念,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关注市场需求,关注供给侧改革,全力打造产品“精品”和服务“精品”,快速适应通航制造业市场形势。为吸引国内外用户,航空工业哈飞为不同客户制定不同商业营销方案,实现分级分层精准营销。

  通过细分国内、外民机市场,挖掘客户需求,确定目标市场,提高民机市场占有率。努力实现产品从“制造成功”走向“商业成功”。

  “如今在通航发展大潮中,不仅固定翼飞机广泛应用于通航领域,直升机更是以其特有的垂直起降、空中悬停、低空低速等特性,成为支撑通航发展的重要力量。”张继超说。近年来,公司着眼市场需求,大力推进AC312A、AC312C、AC312E、AC352直升机和运12系列、运12F飞机等通航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性能升级,让直升机与飞机两翼齐飞。截至目前,哈飞运12系列飞机已拥有14个国家的适航证,销往30个国家33个用户共计200余架。直9系列直升机出口13个国家55架,是我国目前交付最多、用户最广,且唯一实现整机出口的直升机。

  2016年,按照集团公司战略布局,黑龙江省政府、中航工业通飞和航空工业哈飞共同出资成立了哈尔滨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一步,航空工业哈飞将借助合资公司,充分整合三方优势,本着开放合作的原则,建立起全新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并力争到2020年,实现销售规模10亿元,将运12系列飞机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通用飞机品牌。力争在“十三五”末,各型号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3,通航产品销售产值挑战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