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精神培养与人格塑造力量
在新常态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教育。”
然而,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家长急得心焦,学生备受煎熬,教师忙得无所适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饱受诟病……这让所有人都“压力山大”的背后,是经年积累的社会问题,是偏离的价值取向、“体面”就业的重压和应试教育的巨大惯性。
教育,这个由家而国的老话题,在2015年的春天,再次引起了我省代表的极大关注。
跳出教育抓教育打破应试教育坚冰
“现在素质教育难落实,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怎么能出创新人才。”张亚英代表对如今有些中学教师缺乏责任心、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忧虑满怀:“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卷入课外‘一对一’辅导,都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家长苦不堪言。”
“中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正在扼杀孩子的人性、天性和个性,再不能让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统一’孩子们的童趣、幻想和好奇心了。”罗涛代表如是说。
王佐书代表一针见血:高考是初级指挥棒,就业是终级指挥棒。考大学和就业的压力异化了基础教育。
“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传播、引领先进文化和良好社会风尚。要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孙喆代表有感而发。原来,某市政府为解决小学生下午放学较早,而许多家长因上班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困难,倡导学校开办有偿辅导看护班,却遭遇了教师们“不挣这个钱”的强烈反对。
代表们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化让滞后的教育难以适应。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缺乏清醒而有担当的精神力量。“应试教育的根源是功利主义,是教育价值观发生了严重错位。”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教育很难独善其身,往往被简单地当作了投资和牟利的工具。
“走出教育的怪圈,需要以更大的视角,在全社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张亚英代表说,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跳出教育抓教育”,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坚冰,真正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追求有质量的公平立德树人回本真
“深化教育改革,不能只是‘两会模式’和春天的话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0多万所,拥有2.6亿名在校学生,也拥有对教育质量不绝于耳的争议和批评。
中小学让孩子们成了“做题机器”,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即使受到大力扶持的职业教育仍地位低下,依然是学生和家长不情愿的选择……
所有的批评和调侃,都指向四个字:教育质量。
令人欣喜的是,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到今年“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公平有了新的内涵。
对此,刘东辉代表认为,人民对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希望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只有公平是不够的,还要有质量,要让更多的学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心智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全社会倡导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克服教育工具主义和过度功利化,真正做到“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