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老了,谁来送终

24.09.2015  15:41

  如果要在高大壮观的喷泉下拍一个经典凄美的爱情场景,用不着去拉斯维加斯或者迪拜,即使在严重缺水的新疆、山西等省份,也可选择多多。10多年间,喷泉遍地开花,几乎“每个市都有一个”。不断刷新喷射高度纪录的喷泉,屡屡成为新闻主角。如今,喷泉再次成为新闻主角。这一次,因为闲置或拆除。(9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喷的是水,烧的是钱。城市在喷泉竞赛中,留下了旖旎或浪漫的身影,地方财政却在黯然处流失着民生成本。

  地标式的喷泉,成了停不下来的节奏。1999年,广东河源新丰江音乐喷泉最高可喷169米,号称亚洲第一;2002年,这一称号被呼和浩特如意河喷泉夺走,喷射高度增加了3米。此后,喷射高度增加到186米、188米、191.25米。很快,“亚洲第一高喷”的桂冠又被江苏宿迁骆马湖喷泉以204.7米的高度摘去。2012年经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认证,该喷泉终于以204.7米获得“世界最高音乐喷泉”的称号。有钱没钱、有水没水,都要在喷泉营造的“水氛”中徜徉一番天下无双的快意。

  喷泉漂亮,成本高昂。用电,费水,占地,维护起来代价不菲。业内人士称:200多米高的一个喷头,从启动到喷出水需要1000千瓦电量。这个电量,可供普通家用1.5匹的空调24小时不停地运转41.5天。根据业内惯例,一年维护费用大致为工程造价的10%,并随着使用年月、器材老化程度上涨。比如1千万元的工程造价,年维护费用需要100万元。正因如此,不少喷泉是建得热闹,用得心焦。江苏常州2013年投资5800万元的常州高铁音乐喷泉已闲置近一年;浙江金华2004年耗资1600万元打造的“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如今处于半报废状态;浙江嘉兴2010年投资近4000万元打造的“七一广场”水景音乐喷泉,基本也已歇菜……废铜烂铁,看着碍眼,还不如拆了干净。大张旗鼓地建,不声不响地拆。于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说建就建,说拆就拆。如此任性,真的好吗?有数据说,喷泉建设火热时期,全国每年的喷泉建设,有“40亿元”的工程量。一建一拆之间,数百亿元的资金就消失了。那么,当年的决策者,不谈“终身责任”,要不要给个说法呢?

  作为耗水耗能的奢侈品,遍地开花的喷泉,就像屡禁难绝的高尔夫球场,早该清理整顿了。当年,是谁哭着喊着要建设喷泉、规划设计又如何“顺势”而上、一拆了之或一闲了之算是失职吗?这些问题,起码要梳理出个“责任清单”。喷泉老了,总要有人送终。废铜烂铁,总不能成了开源节流的“功绩”。问问那些停摆或消失的喷泉,风往哪儿吹,高大上的“形象盛宴”,也许才会对程序正义与目的正义多点敬畏之意。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