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委“四个围绕”力促现代农业“四个转变”

30.12.2016  15:36

  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省农委坚持“四个围绕”、加快“四个转变”,综合施策、多点发力,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持续向好——粮食总产1211.7亿斤,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发挥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增幅6%左右,实现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同步。黑龙江省农村工作不再单一抓生产而是更加注重经营管理;农民市场经营意识增强,由靠粮增收转向多元创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全面发展;农业组织方式发生新的变化,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加快推进。

  一是围绕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种植结构调整战略,粮食生产实现“一减七增”,玉米面积比上年调减1922万亩。突出调整品种品质结构,水稻优质和优质高蛋白食用型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建成“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1170个,引领绿色有机食品扩面提标,全省认证绿色有机食品面积74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3。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400万亩,同比增长11.1%。通过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增加总收入49.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72元,减少了因种植玉米减收的负向拉动影响。

  二是围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突出抓好三大体系,加快推进传统种植业向种加销深度融合转变。扶持13个农村产业融合试点县(带)建设,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着力促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一体升级。加快推进农机化、科技化、良种化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省以村为基本单元复合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9万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铺开,开展省级和市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达到27个,国家级试点县方正县67个行政村已有64个村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创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农村合作金融公司和农业租赁金融公司试点,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信贷创新产品。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探索出“有灾理赔、无灾有奖、利润分红”的新机制。与此同时,涉农资金整合、玉米收储制度、大豆目标价格等其他改革扎实推进。

  三是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和农民创业,加快推进农民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编制了省县两级产业扶贫规划,在贫困地区建设特色种植基地61个,面积720万亩,确立4068个“一村一品”扶贫项目。扶持全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初步形成了优势主导产业引领、新型主体带动等一批产业扶贫模式。编印了《农民创业政策指导目录》,印发了《农民创业100例》,开办了“新农人创业经”电视专栏。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全省投入92.6亿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建示范村文明户比重超过60%,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6%。

  四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突出抓好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颁布实施《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制定了《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技术指导意见》,落实有机肥提质增效示范221个点次。深入实施农业“三减”行动,完成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1240万亩。在18个县(市、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在11个县实施循环农业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8个县开展秸秆造肥还田项目。推动农畜结合、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探索转化利用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在绿色食品营销上,举办了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会、农民合作社卖粮大会、大米大豆(上海、广州)宣传推介会,推出“北大荒”、“黑森”、“寒地黑土”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黑龙江大米网上线运营,全省农业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推出水稻、大豆、杂粮等18个基地开展众筹,带动全省众筹收入30多亿元。组织55家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示范基地与28所院校大学生实现对接。(记者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