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搞定让娃娃高兴去上学
生活报讯 7月末,球球通过了哈市南岗区一所小学的招生,眼看着儿子就要上小学了,球球妈妈却突然焦虑起来,“我儿子上幼儿园,就有些坐不住板凳,上学了,老师的要求更严格,孩子会不会不适应呀?”针对此问题,哈市儿童心理指导师张筱迎认为,幼小衔接里面有大学问,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做相应的准备,学会做上学孩子的家长!并提出几点建议。
鼓励孩子 对学习充满向往
家长可能对孩子的小学生活充满担心,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要常说“宝宝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妈妈真为你骄傲”之类的话。刚上学,孩子的家长还要注意,碰到老师来告状,家长要以安慰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比如:“妈妈(爸爸)知道你刚上学,一下子坐那么长时间,还不适应,是会有点儿难过的。只要你坚持一下,过一段时间,就会适应了,相信你一定会以自己的行动,让老师更加喜欢你!”
培养孩子 良好的自理能力
张老师强调说,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要放之不管,更不要小题大做,出了问题好像天塌下来似的。他好动,他调皮,他贪玩,只因他是孩子,这些可以说是正常孩子的正常表现。家长要学会正确的家教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而不是家长包办一切,孩子的事要让孩子来解决。
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重视。孩子在上课期间,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等都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所以家长应及早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家长不必紧盯分数
对低年级孩子,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一时的分数重要得多。要让孩子快快乐乐上学去,高高兴兴回家来,学习是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张老师指出,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内容。家长必须了解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