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酒庄乱象:大酒厂代工贴牌 以次充好

24.11.2014  11:54

随着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酒厂葡萄酒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国内许多葡萄酒企业开始盘算借酒庄酒冲击高端市场。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与国外严格的评级制度和打分制度相比,国内由于缺乏行业监管规范,企业仅靠购买商标便可以跻身酒庄酒,因此,国内酒庄酒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此外,国内一些企业混淆概念,谋求暴利空间,导致行业炒作概念、定价混乱、以次充好等乱象丛生。

原浆勾兑 大厂贴牌国内酒庄行业无章可循

随着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日益成熟,企业开始谋划开拓酒庄酒市场,早在五六年前,张裕、长城、西夏王等国内葡萄酒企业便开始了酒庄酒的尝试,但业内质疑声从未间断。

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报料,国内知名酒企中信国安在新疆大规模收购葡萄园建酒庄,将工业化贴牌生产出来的酒包装成酒庄酒进行销售。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中信国安这样的大企业是希望可以借“酒庄酒”的概念进行商业营销与制造噱头。但从价格到品质,真正的酒庄酒都远高于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葡萄酒。“贴牌”的做法其实就是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小酒庄由于葡萄园年轻,基础建设不完备,便委托其他发展成型的酒庄代加工葡萄酒,贴上自己酒庄的酒标投放市场。更有甚者,还有一些酒庄从海外直接进口葡萄原浆,在酒庄内进行深加工,贴上自家酒庄的LOGO便开始大摇大摆地以酒庄酒的姿态在市场销售。

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很多酒庄酒不符合最基本的条件,企业更多的是希望借消费者知识盲区打擦边球。依据国际标准,酒庄酒的价格要远高于酒厂酒,国内酒企单纯从利润出发,存在利用酒庄酒的概念进行企业包装营销的现象。

山东产区某酒庄负责人分析,国内酒庄可生产出十几款甚至几十款酒品;在国外,一个成熟酒庄一般也就出产三两款酒庄酒。从生产工艺而言,国内酒庄与国外酒庄相差甚远。可想而知,国内酒庄酒大产量从何而来。

标准缺失 定价虚高

国内酒庄酒价格体系混乱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国内酒庄酒的定价体系相对混乱,并无章法可循。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的价位区间中,酒庄一般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且定价标准每个酒庄各不相同。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获悉,张裕在酒庄酒分档定价上遵循的是企业内部技术标准,市场上可以看到的张裕酒庄酒分为特选、珍藏和大师三种,价格为360-1000元不等;中粮君顶旗下酒庄出产的酒庄酒价格为100-800元不等,定价标准是按照葡萄品质、酿造工艺、橡木桶使用以及市场需求等为依据。

酒美网CEO吕意德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国外酒庄定价体系时表示,“国外酒庄定价有严格的行业标准,比如打分和评级制度,酒庄根据当年出品葡萄酒的分数对其进行合理定价,除此之外,酒是根据不同产区的知名度有一部分品牌溢价,溢价程度也有相关规定约束”。

据了解,中粮君顶酒庄曾邀请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创作的艺术典藏限量版葡萄酒,每瓶的市场价大概在5000元。

对此,葡萄酒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国外的酒庄,国内的酒庄定价处于完全企业说了算的阶段。其中张裕、中粮这种大型酒企的酒庄酒定价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到了中小酒庄,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许多酒庄的定价虚高,价格虚高在前几年尤为严重,有的酒庄在今年促销活动中将折扣打到5折以下,仍然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据业内知情者透露,国内大多数企业和酒庄存在着定价体系紊乱、随意定价的现象。目前国内酒庄酒更多的是在炒作一种营销概念,以此提升其所产葡萄酒的身价。

高端遇阻 大众消费难攻

国内酒庄酒深陷市场困境

在限制“三公”消费的大环境影响以及进口葡萄酒性价比优势的双重压力下,国内酒庄酒之前在高端政商渠道上的优势不再,逐渐开始注重大众消费市场。

中粮君顶酒庄市场部总经理刘忠沁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12年之前酒庄基本以团购、政务消费和公务宴请渠道为主,这两年渠道则以烟酒店和专卖店为主。

据了解,宁夏类人首酒庄开始调整市场策略,改走大众消费路线,渠道以团购、定制和电商为主。

虽然国内酒庄在渠道转型方面积极谋划,然而却事与愿违。北京商报记者登录酒美网发现,酒美网目前并没有销售任何一家国内酒庄酒。

对此,吕意德表示,“没有销售国内酒庄酒是出于市场考虑,通过市场调研,大众消费市场对于国内酒庄酒的认知度和需求量都不大。而且,国外葡萄酒的性价比越来越高,许多消费者会首选进口葡萄酒,与此同时,中船英特酒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00多元的葡萄酒是最畅销的,这跟葡萄酒价格回归理性,消费者的逐渐成熟都密切相关,这对于国内酒庄酒来说转型大众渠道压力很大”。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