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红会靠啥“养活员工”?

22.08.2014  12:21

  红会通过两份“阴阳合同”,利用“以捐代租”的擦边球,以每年90万的价格,将名下仓库出租给一个名为北京中迅誉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后者再以市场价转租给一些物流公司,从中牟取每年达数百万的利润。赵白鸽昨日接受采访时对此作出回应,承认红会违规出租仓库,但那是在仓库里没有国家备灾物资的情况下。她同时表示,财政只解决红十字会三分之二的经费,红会自己又不能从事经济活动,“要养活这么多人”,红会才会使用“阴阳合同”出租空闲的仓库。(8月20日《楚天金报》)

  要马儿跑,当然不能不让马儿吃草。虽然红会是慈善组织,但红会的员工需要“养活”,也完全是句掏心窝的大实话。这边厢是嗷嗷待哺的红会员工,那边厢却是财政只解决红会三分之二的经费,剩下的缺口,自然只能靠红会自力更生。然而,自谋出路这事儿,恰恰有违红会“不得从事经济活动”的规定。无奈之下,红会使出“阴阳合同”的高招,利用“以捐代租”贴补家用,要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应当承认,作为慈善组织的红会,要想维系组织的高效运作,当然不可能没有成本,慈善组织虽然自身不能谋求经济利益,但并不代表员工也得无偿奉献,更不意味着慈善组织可以随便拖欠员工薪水。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养活员工”的确是红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既然“要养活这么多人”,钱从哪儿来,自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即便是财政解决了红会三分之二的经费,剩下的缺口也必须想方设法补上。红会之所以违规出租救灾仓库,甚至还折腾出“阴阳合同”,红会的经费来源不能得到落实,或许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不过,按照国际惯例,红十字会其实并非财政供养机构,红会的经费来源,也并不依赖于财政和纳税人出资。以美国红十字会为例,其实毫无官方色彩,完全是严格意义上的民间组织。而作为民间组织,除了享有慈善业的纳税优惠之外,并没有任何财政或官方的经济资助。而美国红会的资金来源,则主要来源于捐献、健康安全培训项目和血液制品。红会的行政管理经费,即运营成本则占总支出的4%左右,这部分费用包含了全部雇员的工资、福利、差旅费、办公经费等。不仅如此,美国红会的经费使用完全透明,年度财报会披露高管薪资,并接受民众、媒体和国会等的监督。

  相比之下,中国红十字会的支出中不高于6.5%的行政管理经费占比,应该说这个提成比例并不手软,甚至要高于美国同行。然而,抽成比例不低的行政管理经费中,却并不包括红会的人员工资,红会所有员工的工资由财政拨款支付,也向来是国内红会组织架构中的明规则。按说,既抽取不低的行政管理经费,又有财政为人员工资埋单,红会的经费已经比国外同行开源很多,早该绰绰有余才对,但现实的情形却是,多出了财政补贴,却仍然不够“养活这么多人”,甚至连救灾仓库都要为“养活红会员工”贡献力量。

  而如果说“阴阳合同”规避监管还不难理解的话,红会为何不按市场价出租救灾仓库,反而贱价出让,将每年达数百万的利润拱手相让给接手人,则令人匪夷所思。“以捐代租”擦边球的背后,又有无更多的利益合谋,也就更需质疑。

  一言以蔽之,红会员工当然需要“养活”,但养活红会员工究竟需要多少钱,不低的行政管理经费占比,多出的财政支持,为何仍然不够。相比国外同行,国内红会为何如此难“养活”,或许才更需追问。

  
文/武洁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