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国有林场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破解诸多问题
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债务负担沉重等诸多问题
本报5月31日讯(牟景君记者贾红路)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5月31日,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启动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对改革进行动员部署。本次国有林场改革,对破解目前国有林场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债务负担沉重及实现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等诸多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省国有林场汇集地方71%的林地资源,集中86%的天然林,并且多数分布在我省主要江河、水库周围、风沙前线等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是我省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省地方森林资源的精华所在,在生态建设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功能定位不清、经营机制不活、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等原因,致使国有林场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债务负担沉重,职工生活贫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改革工作,十分关心林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生活。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对国有林场改革进行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调研,还专门来到林区。省委、省政府站在保生态、惠民生、促发展的战略高度,精心谋划我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5月9日,省委、省政府下发我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正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本次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2015年起,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到2020年,初步建成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功能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经营手段科学,基础设施完善,职工生活保障有力的国有林场体系,实现国有林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新跨越。
本次国有林场改革总的要求是,“实施一个战略、实现两大目标、建立三大体制”。实施一个战略,就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将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确定为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和基本职能,作为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实现两大目标,就是把保护和培育好森林资源放到首要位置,把解决好林场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基本前提,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建立三大体制,就是要加快建立森林资源监管制度,因地制宜推进国有林场“政事、事企”两分开,完善与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相关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
本次改革的主要任务分为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两部分。主体改革的主要任务九项:确定国有林场属性、建立相对稳定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整合国有林场、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完善公益林管护机制、健全职工就业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建立森林资源监管制度。配套改革包括: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森林的科学经营、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拓宽林场职工增收渠道、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即,2015年2月~2016年5月为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7年6月为实施阶段,2017年7月~10月为总结阶段。
副省长吕维峰出席会议并就改革动员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