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解读·民生篇

28.01.2016  11:25

  到2020年2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展望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医疗救助、易地搬迁等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稳定实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现行标准下211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发展特色养殖基地、种植业基地。

  实施转移就业脱贫,对长期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为在外务工半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结合生态保护脱贫。鼓励深山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就业。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全面消除贫困户危房。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

  教育发展体系优质公平

  展望大力推动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全面消除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到2020年,全部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到2020年城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0所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左右。

  完成60万户

  农村泥草(危)房改造

  ●解决好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住房问题,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形成以棚户区改造为主体、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租赁补贴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推动住房保障从实物保障为主向实物和货币保障并重转变,提高货币化保障比例。将公租房覆盖范围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完成14万户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完成60万户农村泥草(危)房改造

  到2017年到2020年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强灵活就业和季节性外出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完善筹资机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到2020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推进低保户、低收入群众、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标扩面。

  到2020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1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0万人。

  全力推动医药分开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普及健康教育,实施健康黑龙江省大众体质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到2020年每个市(地)建设6至10个各类全民健身中心,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社会办医

  改革目标

  新建、改扩建的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床位数量分别控制在1500张以内、800~1200张和500~ 800张。

  推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及耗材集中采购方式。

  50种常见病在乡(镇)级住院治疗,200种常见病在县(市、区)级住院治疗。

  在市场准入、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医院评审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实行同等政策。

  重点任务

  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实行分级诊疗、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风险预警、信息化监管等设施,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建设市、县两级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61个。

  ●千名老年人拥有“医养结合”型服务床位达到17张以上。

  杨廷制图

  建立面向人人的就业服务平台

  ●推进重点群体就业

  实施就业行动计划,重点解决以高校毕业生为核心的青年就业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通过政府开发公益岗位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推动煤城、林区等职工向新领域新产业拓展就业空间。支持农业富余劳动力到小城镇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拓宽就业渠道。

  ●提高中低人群收入水平

  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增强就业的稳定性,为劳动者灵活就业、流动就业或转换工作岗位提供保障。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推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建设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坚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中低人群收入水平。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完善保证金制度、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调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逐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向社区延伸,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支持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就业服务机构及社团组织开展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建设覆盖市县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网络,贯通技能劳动者成长通道,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推进政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培训服务。

(责任编辑: 郑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