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

17.12.2015  08:01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井洋李天池)在位于哈市长江路上的哈尔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全市18个区县(市)直至乡镇、村屯、农户的每一块地号及其相关信息。从一次性全面推进耕地、林地、草原、水面、宅基地等农村各类资源确权工作,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切身利益的重磅改革,哈尔滨市仅用2年时间完成,比国家提出的5年完成的时间表,整整提前了3年,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新路。

  作为一个81%辖区面积、48%人口分布在农村的大城市,哈尔滨如何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抢抓机遇、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从破解制约“三农”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入手,从打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总开关做起,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开始,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进一步激发黑土地蕴涵的巨大潜在效益。

  2014年,哈尔滨市在总结推广方正县和阿城区国家级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在全市整体推进林地、草原、水面、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各类资源的确权工作。目前,除平房区10个改制村未参加确权外,全市1865个行政村已经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全面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纠纷仲裁体系,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69个,单独组建区县纠纷仲裁机构1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产权在公开市场流转交易。

  为了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哈尔滨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国土等相关单位任成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定点包保、信息反馈、跟踪督办、目标考核等工作机制,各区县(市)党政主官靠前指挥。细化完善方案,坚持土地与各类资源同步实测、土地实测与土地性质同步认定、外业与内业同步联动,聘请专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广泛运用卫片、航拍等技术提升测量准确度,全市耕地实测面积比二轮土地展包时多出890万亩。 (下转第二版)

  积极推广“五老”监督、群众参与、压茬办理、梯次推进、过程公开等方式,确保确权登记流程规范、认定结果客观公正。坚持问题导向,民意为本,对排查出的350多个突出问题,各区县(市)迎难而上,运用政策措施和改革手段逐一破解,没有发生一起因土地确权而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

  随着确权工作的深入,农村资产、资源要素的内在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了1.4万多个,带动近60万农户参与土地流转,2015年人均土地增收达887元。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比确权前增加了近1300万亩。规模化种植的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面积达到1500多万亩。与此相配套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全市构建了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农产品流通、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农产品检测监测、动植物疫病防治、农村产权交易7大综合服务平台,水稻催芽育苗、粮食烘干、农机维修、无害化处理、质量检测等各类服务中心发展到2500余个。

  确权登记颁证,以法律凭证的形式把土地承包关系固定下来,解除了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资产等要素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使农村的资源逐步转化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特别是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两年来,各类金融机构共发放涉农贷款近200亿元。长期积累的土地矛盾也在改革中得到有效缓解,据统计,土地确权工作以来,涉及农村土地的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