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设俄总领事馆市民办签证更便捷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
去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政府间协议,两国分别在哈尔滨设立俄罗斯总领事馆以及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设立中国总领事馆。本报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报道,引起市民的极大关注。日前,记者来到南岗区耀景街22号看到,未来总领事馆所在的大院铁门紧锁,院内建筑外墙已粉刷一新,大门口贴着“市公安局关于维修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修缮秩序的通告”。
俄罗斯为何选择在哈尔滨设总领事馆?开设总领事馆将会带来哪些影响?本报专访了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先生。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哈尔滨设立总领事馆?
杰尼索夫:俄罗斯驻中国的领事机构,同中国驻俄罗斯的一样,都会开设在更具有深厚双边关系基础、更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地区。而哈尔滨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哈尔滨的发展历史与俄罗斯密切相关,便捷的地理位置在上个世纪初就注定了这座城市将具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使它成为亚洲和欧洲之间最大的过境贸易中心。哈尔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东北一个大型的运输、贸易和工业中心,吸引着无数俄罗斯人,也不断吸纳着俄罗斯文化。居住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其数量曾一度多达20万。
哈尔滨是与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而黑龙江省毗邻着俄罗斯的4个地区,在发展俄中边境与地区间合作的事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黑龙江省辖区内有17个关口,每年有数十万两国公民通过这些关口,边境城市绥芬河是继满洲里之后俄中边境上的第二大关口(顺便说一句,满洲里也将划入哈尔滨总领事馆的领事区)。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黑龙江省的居民可以直接参与对俄罗斯的文化及商务交流。如今,哈洽会已经演变为每年举行一次的俄罗斯—中国博览会。
记者:在哈设总领事馆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杰尼索夫:目前,在沈阳的俄罗斯总领事馆办理签证事宜的中国公民当中,60%—70%是黑龙江的居民,大约有10万人,数字非常可观,很多黑龙江人办理的是工作和留学签证。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共发放了两万多个此类签证,略少于办理旅游签证的数量。
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将为俄罗斯公民和中国公民的切身利益开展广泛的领事工作——签证业务、民事登记、公证服务、领事文件认证、与执法和司法机关开展合作。
在哈尔滨开设总领事馆对于这座城市和黑龙江省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自身业务与俄罗斯相关的人来说,是期待已久的事情。黑龙江省占据了两国双边贸易额的四分之一,这证明了黑龙江省在俄中经贸合作中的参与程度。
俄罗斯领事机构的开设,对于省内的居民来说,将更加方便地获得俄罗斯签证及进行领事文件认证。除此以外,领事馆工作人员还将为地区间合作及边境经贸合作提供协助,帮助两国的企业家建立业务联系,协调那些大规模基础设施以及投资项目的落实。
链接
耀景街22号早年被称为“CCCP大楼”,也就是原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其主楼曾是中东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的私人官邸,后改为中东铁路俱乐部和图书馆。侧楼建于1924年,当年10月,原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馆址最初设在吉林街18号,1927年搬迁至此,1962年,原苏联领事馆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