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带薪实训月入千元 就业率100%连续多年
学生在艺体课堂上学习舞蹈
哈女校学生
女子中学,是上世纪初曾盛行中国的办学模式。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后,近年女子学校又在国内一些大城市重新出现。但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女子学校的存在,让人不免疑问其究竟是对历史的盲目复刻还是对教育的勇敢革新,甚至有人产生“与异性完全封闭的环境是否利于女性成长”等担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女校重生?其教学模式有何不同?未来之路又在何方?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来到我省唯一的女子学校——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实地探访了处于言论漩涡中的“单性别教育”。
全省唯一女校不足“十岁”
正值学期末,滕秀芝每天都处于忙碌状态。作为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眼下她正忙着处理四面八方发来的“人才订单”。而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各家用人单位“求贤”电话纷至沓来。
“今年毕业生有300多人,但还未走出校门,绝大多数就已经被各家用人单位预订了。比如中国电信哈尔滨分公司,刚刚在我校预订了200多名毕业生,而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也在我校招收了毕业生近百人。有不少老的对口用人单位,因为没有抢到人,甚至提前预约起明年的毕业生!”伏在桌前的滕秀芝一边说,一边翻阅着厚厚的毕业生名簿。
没有料想到,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哈女校培养出的学生竟是如此抢手。“建校以来,尽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但整体就业率却始终锁定在100%。”说这话时,滕秀芝的表情平常如许,但却让听者倍感振奋。要知道,这所地处哈市城南的民办校,是目前我省目前唯一的女子学校,但建校至今,其实还不到十个年头。
“从全国来看,其实女校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滕秀芝说,上世纪初女校开始在我国盛行,但几经风雨后,一度消失的女校,又在近几年重新出现在国内一些大城市。说起女校渊源,滕秀芝可谓如数家珍:“100多年的历史中,从女子学校中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如宋庆龄、著名作家聂华苓等。”
在校学生增长数十倍
在哈女校的档案馆内,这所年轻学校并没有过于繁多的校史履历,但其每一次前进,都可谓足印深深,发展的速度更是超乎想象。
建校前期,为了弄清社会对“女子教育”这一新鲜的办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滕秀芝专门对省内部分中、小学近千名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其结果为:初中毕业女生愿意来女中就读的占30%;家长愿送女儿来女校读书的占50%,另有20%左右的家长和学生则对“女校”感到陌生,从而选择观望。忐忑之下,滕秀芝还是下定决心,成立我省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挂牌成立。而在当年,滕秀芝计划招收学生30人,可最终的报名人数竟翻了一番。也正是在这样一批学生的伴随下,滕秀芝满怀着信心,走上了对“女子教育”发展的执着求索之路。
滕秀芝回顾,建校初期,学校只有一个专业一个班共60名女学生,而学生们上课的教室、住宿的寝室则全部是靠借、租维持。可不到十年的发展,该校如今已发展为三个专业21个班,在校生1700人,自由房舍占地增值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同时还达到“三个一百”,即有100台钢琴与电钢琴的钢琴房、100台计算机的微机室、100个坐席的校内呼叫坐席基地。“从始至今能有这样的规模,确实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滕秀芝说。
“单性教育”受到学生家长推崇
十年间,哈女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免让人更加好奇。记者多次到哈女校踏访,发现哈女校的最大吸引力表现在“特色”上。
“女子教育的模式下,课程教学上有何特色?”面对疑问,滕秀芝翻开她的一本笔记,里面有这样一份剪报:调研显示,传统的男女“混校”模式,女生只能获得40%的学校精力,其余学校精力将用于男生,而入读女校,女生能够获得百分百的学习精力。
“单一的女性教育环境,令哈女校在学生家长眼中加分不少,一些替女儿报名的家长对我说,希望在这里读书,孩子能在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滕秀芝说。
针对引发关注的“单性别教育”一说,滕秀芝解释,在情商智商发展上,女生和男生有不同特点,对女生进行差异化教育,以培养具有“气质高雅、举止端庄、品德贤淑”特质的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的现代女子人才,是女子职校“单性别施教”的办学目的。
滕秀芝说,与上世纪女中注重培养女性独立自主的价值观不同,哈女校更注重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拓展与学生个人修养的完善。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基础必修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计算机、商务礼仪、电话营销、消费心理等特色课程,更有舞蹈、声乐等针对女生特长的课程,让女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
特色课程让学生秀外慧中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很多学生都是零起点入学。如何让这些“半路出家”的孩子学到扎实的本领,就成了哈女校教职工面前的关键课题。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李冰老师,在哈女校担任艺体课教师已有4年多时间。她向记者介绍,哈女校每周开办两节艺体课,内容变化多样,包括健身知识、形体训练、健美操、现代舞等,都是女校学生的必修课。
采访中,记者随学生们一起上了一节艺体课,跳动的音符下,让人再次感受了青春的魅力。一节课终结,学生们仍意犹未尽。
“艺体课能锻炼女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以及相互间的配合能力,从整体上培养我们的气质,感觉更加有自信心了。”13级学生陈雯笑着说。
趁着上课时间,记者随机走进了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的面前,各自摆放着一架电钢琴,老师则带领学生们诵读着一段口诀:“齐嗒左右齐嗒,即同时落指,停顿时值,左手弹奏,右手弹奏,同时落指,停顿时值。”
任课教师江世春告诉记者,学生们在入学前大多从未见过钢琴,更别提学习的基础了。所以她就创作了这段简短的口诀教会学生记忆规律。“每学期为新生授课,各科老师们都要强迫自己忘记以前的技能,并研究出适用于大家的教学技巧,和孩子们一起从零学起。”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巩固所学,学校还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了实训班。同时,学生也通过实训提前适应社会,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学生带薪实训月入千元
作为中国电子商会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将企业的服务业务搬到校园里。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训、边挣工资。
实训基地教师迟祥超介绍,学生每月除了得到基本工资外,还有绩效、奖金加补助,一个月下来,学生在实训课上就能挣到1000元到1500元。这样的实践培训后,学生在就业时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基本上找不到大学生刚刚毕业的那种青涩和稚嫩,很快成为业务骨干。目前,学校已与21家国内知名呼叫中心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
滕秀芝告诉记者,抓好学生基本功训练是哈女校区别于社会短期培训的最大特点,学校要求通信运营专业的学生会听、会说、会写、会笑、会思考,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一个童话故事表演、一首儿歌朗诵、一首儿歌弹唱、一幅绘画作品、一段幼儿舞蹈展示、一件手工作品等“十个一”技能。
漫步校园,在学校宽敞的阳光大厅内,展示着上月刚刚结束的校园艺术周留影。数十个展示项目,数百个竞赛节目,其精彩的活动场景,似乎都从相纸中跳脱出来跃动于眼前。
滕秀芝指着照片介绍说,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竞赛周,是同学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可以通过文艺、音乐、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以充分发掘潜能。同时,也对各自所学的专业技能,做一次梳理和总结。
不到十年,哈女校的规模迅速发展,毕业生就业率持续100%,反映的是社会对女子学校特色教育的认可。未来,学校将把重点放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与突破上,真正使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女性。让“单性教育”的办学之路,成为通往梦想的大道通衢。(请下周继续关注“哈女校”系列报道)(记者:曲显昊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