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是为了更好地扎根”——寒夜对话贫困县特岗教师

07.03.2017  05:31

  新华社哈尔滨3月6日电题:“离开是为了更好地扎根”——寒夜对话贫困县特岗教师

  新华社记者杨喆

  刚刚开学,结束一天工作的特岗教师魏宝成显得有些疲惫。得知记者要来借宿时,他不顾记者阻拦,特地去借来了毛毯和厚被子,“你不知道这儿有多冷。”魏宝成笑着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龙泉镇明德小学是当地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特岗教师是学校教师中的绝大多数。

  特岗教师全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针对一些困难地区,国家出台了专门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农村任教。

  2009年魏宝成通过特岗考试来到明德小学,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由于家在200多公里外的肇源县,他一直住在宿舍里,一住就是8年。

  “条件虽然艰苦一些,但已经比很多地方强了。”魏宝成说,虽是贫困县,但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大,近些年条件已有很大改善。

  不过毕竟是艰苦地区的农村小学,所谓的“宿舍”也只是用教学楼里的教室改成的。教学楼的阳面都被用于教室和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只能被安排在阴面。几张上下铺,一张桌子,再加上一个破旧的洗衣机,宿舍里的陈设简朴。

  聊了一会儿,休息时间到了。学生都已回到宿舍就寝,白天热闹的教学楼此时显得格外安静。

  虽进入3月份,但位于黑龙江北部的拜泉县最低气温只有零下20摄氏度左右。魏宝成告诉记者,这个时候还好,每年12月到1月最冷最难熬。“慢慢习惯了,也就好了。

  熄了灯,躺在床上,记者感觉呼吸的空气冰凉。虽然上衣和棉裤都没脱,但依然冷得难以入睡。记者索性把大衣拽过来盖在了被子上,半夜仍然被冻醒多次。

  早上起来记者发现,由于气温太低,手机已经被冻得自动关机了。

  在这样的宿舍里,魏宝成已经度过了8个冬天。

  魏宝成说,有时夏天下暴雨,整个教学楼里只有他一人住。到半夜,外面电闪雷鸣,楼里漆黑一片,“一般人还真不敢住。

  魏宝成有过不适应的时期,也一度想过离开。“最开始也想换个环境,但到头来还是觉得这里最适合自己。

  魏宝成说,在这里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与学生、老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再加上收入稳定,生活有保障,也就不想走了。“连学校里的操场和围墙都是我们自己亲手修建的,当成自己家一样了。

  不过这个学期,魏宝成却计划着要“离开”了。

  魏宝成说,“离开”不是要离开教师岗位,只是要搬出宿舍,到县城里去住。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扎根。”魏宝成告诉记者,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是自己计划结婚了,二是今年还会有新的特岗教师,要给他们“腾一些地儿”。

  在明德小学校长樊海永看来,教师在县城买房成家意义很大。“尤其对外地特岗教师来说,说明他们真的扎下根了。

  拜泉县教育局副局长李长泉说,特岗教师是拜泉农村学校里的“”。如何让特岗教师“留得住”“扎下根”,是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成家立业”让像魏宝成这样的特岗教师有了归属感,根扎得更深。拜泉教育部门也组织了多场联谊会、培训等,让特岗教师有更多解决“终身大事”的渠道。

  魏宝成与他的未婚妻,同为该校特岗教师的燕娓便是在一次培训中相识的。燕娓说,同为外地来的教师,她与魏宝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的性格就是随遇而安的,有了他,心里也更踏实了。”燕娓告诉记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