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里藏着中东最大教堂

13.11.2015  12:44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王云松】在埃及首都开罗市区东部,有一座名为“穆卡塔姆”的山,山不高,却因这里是开罗最大的垃圾处理区,而被当地人戏称为“垃圾山”。外表看上去脏乱、拥挤的垃圾山内部,却隐藏着一座号称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教堂——圣西蒙教堂。垃圾?教堂?这两个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事物却在这里相遇,或许这正是开罗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所呈现给世人的神奇之处吧。

   开罗最大的垃圾回收场

  穆卡塔姆山主要是由厚重的浅红褐色石灰岩构成,据说古埃及时代修建金字塔的巨石就是从这里开采,时至今日,在盘山公路两侧还能见到当初采石的遗迹。

  上世纪40年代,一批农民为了摆脱贫穷和饥饿从埃及南部地区来到开罗定居。最初,他们以饲养羊、牛等牲畜为生,后来发现通过拾荒和分类垃圾更能赚钱。不少人通过这项“事业”摆脱了贫困,很多移民便慕名而来。穆卡塔姆山慢慢变成拾荒者聚居的“垃圾山”。

  现在,每天有数百辆垃圾车从开罗各地将回收的垃圾汇集于此。这些“扎巴里人”(阿拉伯语,意思是捡垃圾的人)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进行再利用。开罗人口约2000万,每天都要产生出8000吨生活垃圾和2000吨建筑垃圾。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垃圾处理系统与工厂,“垃圾山”便成为这个中东最大城市的垃圾回收场。有统计称,整个大开罗地区1/3的垃圾都通过这些扎巴里人手工处理,工作单调、艰苦而繁重。这里为每一个外来者展示了一个及其真实的开罗侧面。

  如今,垃圾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父亲负责在外面收集垃圾,母亲和女儿负责垃圾运回后的分类工作,儿子也许专门联系对外销售。现在,一些扎巴里人联合起来成立了小型的垃圾回收公司,虽然人数可能只有10人左右,但这类公司的数量正在不断扩大。

  虽然生活条件比较恶劣,但是这里的人们看上去充满快乐,男人们在工作之余,聚在一起抽上一支水烟;儿童们嬉笑、追逐、打闹;女人们就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着家常。眼神中看不到埋怨与苦难,更多地是满足与憧憬。

   “神迹”造就穆卡塔姆山

  “穆卡塔姆”在阿拉伯语中是“残破”的意思,穆卡塔姆山也就是“破山”。一座好端端的小山,怎么就成为破山了?这其中还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故事。

  在公元10世纪,法蒂玛王朝哈里发莫兹统治的时代,开罗是基督教一支科普特教教皇阿布拉木的驻锡之地。莫兹哈里发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喜欢与不同教派的人士进行讨论。一天,在辩论中,一位犹太教徒对阿布拉木说,“基督徒的圣经中说:‘如果你的信仰如一粒芥菜种,你就能移动大山’。请你给大家做个示范。否则你们的圣经就是不真实的。”当时,穆卡塔姆山位于尼罗河畔,因为采石而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哈里发正为此苦恼,一听这话马上说道,“请你们上帝显灵,把大山移走,如若不然,你们便是歪门邪道。”不得已,阿布拉木教皇答应了这一要求,随后他带领全开罗的科普特教徒进行祈祷。祈祷不久后,圣母玛利亚便显灵,她告诉教皇说,一位名叫西蒙的皮匠能够帮助他们来搬动大山。三天之后,在众人的祈祷声中,穆卡塔姆山从原来的大山中断裂出来并慢慢移动。从此,“破山”便移到了现在的位置。这一“神迹”令莫兹哈里发惊叹不已,以后的历代哈里发也因此对科普特教徒实行怀柔政策。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破山”的岩石构成与周围区域明显不同,据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考证,在公元10世纪,开罗曾发生了多次地震,导致了大山出现位移。这或许能够为“神迹”做出科学的解释。

   中东最大教堂容纳万人礼拜

  沿着曲折的小路,躲避着两旁随意摆放的垃圾,《环球时报》记者驾驶的车辆在垃圾山艰难穿行。这里几乎见不到任何公共设施,所有都靠居民自给自足。污水横流、飞蝇遍处,相信没有任何人打心眼里会喜欢这个地方,但是就在道路的尽头,却有着一处世外桃源——有“岩洞教堂”之称的圣西蒙教堂。

  垃圾山街巷的许多墙壁上都刻画着“十”字纹样。埃及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这里却是一个基督教社区,生活在此的近5万人中有超过90%都是基督徒。圣西蒙教堂的历史并不悠久,它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为了纪念千年前那位帮助科普特教皇移动大山的皮匠西蒙,基督徒们在这座穆卡塔姆山上的岩石中开凿教堂。据当地向导介绍,整个工程历时5年完成,山体的一侧完全被掏空,仅开凿的岩石重量就高达250吨,其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现在我们见到的圣西蒙教堂巨大的祈祷厅顺着岩洞依势而建,仅座椅就有近百排,可以容纳1万多人在此进行宗教活动,堪称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教堂。每年都有大批的基督教信徒来此朝圣。

  从教堂建立后不久,一位来自波兰的名叫马里奥的艺术家便开始在岩石上进行宗教场景的雕塑,很多讲述耶稣与宗教历史的雕刻作品通过这位艺术家灵巧的双手得以呈现,也为这座朴实无华的教堂增加了不少美感与艺术气息。

  目前,圣西蒙教堂不仅仅进行宗教活动,还设立了教育中心、幼儿园和针对聋哑人和听障人士的职业培训学校,为垃圾山上的居民提供生活服务。

编辑: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