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请专家“把脉”农情农事
3月24日,黑龙江农垦总局召开了“垦区备春耕生产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针对垦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实现职工持续增收的现实需求,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中肯而有价值的指导性建议。
气象部门专家据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16年3~10月垦区气温接近常年略高,降水略多,属平年偏上年景。
植保植检站的关成宏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的靳学慧重点谈到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关成宏呼吁,要科学制定预防病虫害的措施,一要坚持种子药剂处理,预防种苗期病虫害;二要加强重大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田间监测和预测预报;三要采用综合配套措施,科学防控农田杂草,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环保型除草剂配方,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使用推荐用药量;四要推进减药、减除草剂工作。靳学慧则强调,要加强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主张应注重抗性品种的合理选用,进行合理搭配种植,避免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品种,采取品种轮换种植和搭配种植,同时加强苗床管理。
八一农垦大学张玉先提出“科学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问题。他认为,对于保护性耕作,实际上垦区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积极探索,但是目前还没有配套的、整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还没有收到保护性耕作的整体效果,实施保护性耕作,要做到加强政策扶持,农机部门在努力争取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同时,还要积极争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其它社会资本投资,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还应做好保护性耕作发展区域布局重点的总体规划方案、逐步完善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范;并且在发展农机具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裸露农田覆盖技术、施肥技术、除草技术、茬口与轮作、品种选择与组合等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杜吉到认为:目前应该因势利导发展杂粮生产。在垦区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杂粮生产会在市场需求的保证下逐渐增加,杂粮作物种植面积将会明显上升,应该因势利导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发展杂粮种植,需通过签订销售合同,实现订单种植,解决产品销售问题;通过科学的区划,特色性、地标性产品的培养,适度发展杂粮;通过研发杂粮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扩大杂粮的市场需求量,实现产品增值。
农垦科研育种中心胡国华就如何掌握今年东北垦区大豆春播技术要点提出详尽的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的同时,还应重视育种和抗旱与抗涝。要注意春整地和因地制宜选用适当的播种方式,去秋封冻前土壤底墒水分不足,今春降雪多于往年,对麦播造成短时涝象,随后既有短期干旱。大豆播田应避免采取活雪措施,以免水分过早蒸发,在大豆播种期土壤形成干旱。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专家解保胜、那永光就推进寒地水稻深度发展提出了建议:要坚持和深化水稻生产标准化,努力打造垦区优质米品牌,要突出在“好吃、安全、特色”三个方面做文章。除了明确寒地优质米的生产规律,还要走“轻洁”化发展道路,所谓的“轻”,就是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如直播栽培等,“洁”,就是减少污染,如节水、减肥、减药,秸秆综合利用等。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李艳杰谈到了玉米备春耕要重视的主要技术要点。她重点谈到要全面推广“四精”耕作栽培模式,精细整地,精密栽培,精准施肥,精确防控,以保证玉米健康生长。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金光辉建议:垦区马铃薯产业化的三个方向值得重视,一是优先发展种薯产业,种薯产业历来是黑龙江省的马铃薯优势产业,种植种薯的效益是商品薯效益的2倍以上;二是要重视特色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如彩色薯,马铃薯半成品;三是加工产业应创新发展,淀粉加工生产中,发展全粉加工和变性淀粉加工,全粉和变性淀粉的经济附加值较最高,尤其是变性淀粉,效益是普通精致淀粉的5倍以上。 (记者万冲)